重過何氏五首
【其一】
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
倒衣還命駕,高枕乃吾廬。
花妥鶯捎蝶,溪喧獺趁魚。
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其二】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鴉護落巢兒。
雲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來幽興極,步屣過東籬。
【其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其四】
頗怪朝參懶,應耽野趣長。
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沉槍。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其五】
到此應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悵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祿,歸山買薄田?
斯遊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拼音
譯文
【其一】
我曾詢問第五橋邊竹林的情況,何將軍有回信邀我重遊何將軍山林。
我心情激動地把衣裳都穿顛倒了,急忙駕車啓程,在山林裏我高枕住宿,就像在自己家裏一樣。
花兒墮落是因爲黃鶯在園中追掠蝴蝶所致,溪中喧鬧是因爲水獺在水中追逐魚兒。
又一次來到您這休假之地,真使人覺得這是庶民百姓居住的地方。
【其二】
一年來雖然經過山雨的沖刷,原來飲酒的地方依然還在,河之沙牀因水漲往下跌落,但休息的牀榻卻沒有移動。
家犬親暱地迎接我這位曾經在這裏住過的客人,樹上的老鴉見來了人,急忙展開翅膀護着走出鳥巢的幼鳥。
遠望終南山翠微寺淡雲繚繞,皇子陂頭天清日麗。
我的尋幽興致從來就很高,因此,信步過訪到東籬遊覽。
【其三】
觀賞何將軍山林平臺落日之景,迎着春風品味茶的濃香。
坐於平臺,斜倚石欄,以筆蘸墨,自在地在桐葉上題寫詩章。
翡翠鳥在曬衣的架子上鳴叫,蜻蜒平靜地立於釣絲之上。
從此我幽興更加深濃,常來此處遊覽自然是無有定期了。
【其四】
很奇怪何將軍懶於上朝參見皇上,原來是他沉溺於野遊的興趣非常深長。
您將戰時用的金鎖甲丟棄在雨水裏,讓使用的綠沉槍橫臥在苔蘚中。
您親自動手移植蒲柳樹,家中才能夠豐衣足食。
因此,見您如此幽閒的情趣,就好像青天白日裏見到了羲皇上人。
【其五】
來到這裏就應該在這裏長期住下,最好是能在這裏住上半年。
歲月蹉跎凸顯我人到晚景,臨別之際悵然想望這美好的山林和泉水。
什麼時候我才能得到朝廷微薄的俸祿,讓我歸隱田園後能買上幾畝能耕種的薄田?
再來如此地遊覽此地恐怕不會太盡意了,端起酒杯我心裏不禁心緒茫然。
注釋
重過:再次拜訪。
啜茗:食茶,飲茶。
翡翠:指翡翠鳥。桁:晾衣杆。
無期:沒有專門約定的日期。
序
《重過何氏五首》是杜甫困居長安時期到何將軍山林遊玩而寫就的組詩。何將軍山林位於長安南邊的明德門外樊川北原上。據現存杜甫詩文看,他前往遊覽先後有兩次。初遊在天寶十二年夏,留下了《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重遊在翌年春天,又留下了《重過何氏五首》。
賞析
第三首詩是茶詩,分明是一幅處處洋溢著閒情逸致的山林晚景圖。在詩的首聯,詩人就爲讀者交待了品茗的時間、地點和環境:日暮時分,在平臺上欣賞著日落和晚霞,享受著溫暖和煦的春風,品啜著盞中的香茗。此句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致領入一個愜意雅緻的環境,彷彿使人也置身其中,讓身上灑滿金色,周遭溢滿茶香。頷聯,詩人則繼以一系列活動來進一步抒發悠閒雅然的情致, 單“斜”和“坐”二字就把詩人閒適愉悅的心情表現得一覽無餘,甚至連長在樹上桐葉也被詩人信手拈來作詩箋,他斜欹石闌,染墨在桐葉上揮毫,顯得那麼地自然淳樸,妙趣橫生。本詩至此,是將眼觀之景與心生之情彼此水乳交融,從而在反映在隨性而來的品茶作詩上。頸聯則爲描摹之筆,翡翠鳥和衣桁,蜻蜓和釣絲,一動一靜,動中有靜,動靜結合,摹狀出了恬靜祥和的景緻,烘托出了清幽靜謐的氣氛。末聯由寫景轉入抒情,詩人慨嘆道: 不知道從今以後還會不會有這樣幽雅的興致啊。這是依戀,是無奈,還是嚮往?也許是兼而有之的複雜感情吧。
“春風啜茗時”這一句詩在以寫實爲主的杜詩中可能算不上精彩,但它在唐代詠茶詩中卻不失爲珠璣之句。它體現的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意境。春天是自然萬物剛剛告別寒冬,逐漸開始復甦的好時節。春日裏,陽光溫暖,雨露充沛,經過一個冬天的營養積累,茶芽蓬勃抽發,肥壯而柔軟,用其所制之茶,無論在外形色澤,還是香氣滋味上,均屬上乘,可堪稱“四季茶之魁”。嫩綠明淨的湯色是春天賦予的生命色彩,躍動著生機與活力;馥郁撲鼻的香氣是春風賦予的宜人氣息,瀰漫著輕柔與和暢;鮮爽甘甜的滋味是春雨賦予的可口味道,浸潤著清新與甜美。通過舌尖與茶湯的觸碰,是可以體味到春天美妙律動的,隨著茶湯在口中的流動,從而淌進喉嚨,滲入心田,泛起一陣陣回甘。倏忽間,不知不覺將春天擁入了懷中,裝進了心中,這感覺如啜甘露,如沐春風,早已分不清春風是在皮膚上吹拂,還是涌進了心扉。
明人王世貞對《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和《重過何氏五首》兩組連章五律極口稱頌,贊曰“詠園林之冠”。兩組詩舉凡山林景緻、風土人情、隱逸之興、賓主之樂,莫不娓娓道來,前後映襯,章法巧妙,頗具風情,是杜詩主要風格"沉鬱頓挫"之外別具一格的存在。在兩組詩作中,顯示了一個與傳統印象略有不同的杜甫,看到了他寄情山林、蕭疏散淡的一面。兩遊何園組詩猶如情景俱佳的散體遊記,從中見出杜甫連章組詩之章法精妙,以及"以文爲詩"的創新嘗試,開後人法門。從文學史的角度言之,此十五首五律是杜甫具有標杆意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