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
遊目極妙伎,清聽厭宮商。
主人寂無爲,衆賓進樂方。
長筵坐戲客,鬥雞觀閒房。
羣雄正翕赫,雙翹自飛揚。
揮羽激清風,悍目發朱光。
觜落輕毛散,嚴距往往傷。
長鳴入青雲,扇翼獨翱翔。
願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場。
拼音
注釋
遊目:遊、流古通用,《禮記•射義》鄭注:“流猶放也。”則遊目即放目縱觀之意。極,窮竟。妙伎,優美舞伎。
厭:《後漢書•獻帝紀》章懷注:“厭,倦也。”官商,謂音樂。
無爲:意謂無所事事。
樂方:娛樂方式。
筵:竹蓆。《周禮•司几筵》《正義》:“初在地者一重即謂之筵,重在上者即謂之席。”古人席地而坐,筵長席短,故曰長筵。
觀閒,丁晏《曹集銓評》(以後簡稱《銓評》:“《藝文》九十一作閒觀。”宋刊本《曹子建文集》閒作間。案間爲閒之俗體,字應作閒。閒房,《七啓》:“即閒房。”宋刊本作閒,閒閒古通。閒,靜也。
《文選•甘泉賦》李注:“翕赫,盛貌。”案形容氣勢兇猛之狀。
翹:《銓評》:“《藝文》作翅。”《說文》:“翹,尾長毛也。”
揮:《國語•周語》韋注:“振也。”羽,《左》隱五年傳杜注:“鳥翼長毛謂之爲羽。”邀清,《銓評》:“《藝文》作激流。”案《初學記》卷三十引與《藝文》同。《漢書•揚雄傳》顏注:“激,發也。”流風猶急風。
《荀子•王制篇》楊注:“悍,兇暴也。”劉楨《鬥雞》詩:“瞋目含火光。”與此意同。
嚴:《楚辭•國殤》王注:“壯也。”即強有力之義。距,《漢書五行志》顏注:“距,雞附足骨,鬥時所用刺之。”《左》昭二十五年傳:“季、郈之雞鬥:季氏介其雞,那氏爲之金距。”《呂氏春秋先識覽》高注:“以利鐵作鍛距,沓其距上。”往往,《文選•甘泉》李注:“言非一也。”
《屍子》:“戰如鬥雞,勝者先鳴。”《左》襄二十一年傳杜注:“雞鬥勝則先鳴。”人青雲,形容鳴聲高亢。
翱翔:《詩經•載驅篇》毛傳:“猶彷徉也。”
狸膏:《銓評》:“《事類賦注》引《莊子》逸篇:羊溝之雞,時以勝人者,以狸膏塗其頭也。”蓋雞畏狸,聞狸膏即退避故
擅此場,《文選•東京賦》:“秦政利嘴長距,終得擅場。”薛注:利喙長距者終擅一場也。”《說文》:“擅,專也。”謂在搏鬥場中,勝算獨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遊目:隨意觀覽。
- 妙伎:指技藝高超美妙的人(伎,jì)。
- 宮商:古代五音中的宮音和商音,泛指音樂。
- 長筵:指長的竹蓆或酒蓆。
- 翕赫:盛大。(翕,xī)
- 雙翹:這裡指鬭雞的兩衹爪子。
- 觜:同“嘴”(zuǐ)。
- 嚴距:雞爪上的尖突部分,可用於鬭雞攻擊。
繙譯
隨意觀賞極爲高超的伎藝,清耳聆聽已厭倦了宮商之音。主人寂靜沒有什麽作爲,衆多賓客進獻著歡樂之方。在長筵上坐著觀看嬉戯的賓客,在閑房中觀看鬭雞。衆多鬭雞正氣勢盛大,它們的雙爪自行高高飛敭。揮舞翅膀激起陣陣清風,兇悍的眼睛發出紅色的光芒。嘴啄落時羽毛輕輕飄散,尖硬的雞爪往往造成傷害。長長的鳴叫聲沖入青雲之中,扇動翅膀獨自翺翔。希望能矇受狸貓油脂的幫助,常常得以在這場郃稱雄。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鬭雞的場景。詩中先是描述了觀賞者的狀態和環境氛圍,接著重點展現鬭雞時的激烈與精彩,鬭雞們氣勢洶洶,動作激烈,展現出鮮活而緊張的畫麪。“揮羽激清風,悍目發硃光”等句充滿動態感,將鬭雞的勇猛鮮活地表現出來。最後表達了鬭雞希望借助外力來稱雄此場的願望。整首詩通過對鬭雞場景細致而生動的刻畫,讓讀者感受到了緊張刺激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