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誄

於惟我王,承運之衰,神武震發,羣雄殄夷,拯民於下,登帝太微,德美旦、奭,功越彭、韋(1)。九德光備,萬國作師,寢疾不興,聖體長歸。華夏飲淚,黎庶含悲,神翳功顯,身沉名飛(2),敢揚聖德,表之素旗。乃作誄曰: 於穆我王,胄稷胤周,賢聖是紹,元懿允休(3)。 先侯佐漢,實惟平陽,功成績著,德昭二皇(4)。 民以寧一,興詠有章。我王承統,天資時生, 年在志學,謀過老成。奮臂舊邦,翻身上京(5)。 袁與我王,兵交若神,張陣背誓,傲帝虐民(6)。 擁徒百萬,虎視朔濱。我王赫怒,戎車列陣(7); 武卒虓闞,如雷如震,攙搶北掃,舉不浹辰。 紹遂奔北,河朔是賓。 振旅京師,帝嘉厥庸,乃位丞相,總攝三公(8), 進受上爵,君臨魏邦,九錫招備,大路火龍(9), 玄監靈蔡,探幽洞微;下無僞情,奸不容非(10), 敦儉尚古,不玩珠玉,以身先下,民以純樸(11)。 聖性嚴毅,平修清一,唯善是嘉,靡疏靡暱。 怒過雷霆,喜逾春日,萬國肅虔,望風震慄(12)。 既總庶政,兼覽儒林,躬著雅頌,被之瑟琴(13)。 茫茫四海,我王康之;微微漢嗣,我王匡之(14); 羣傑扇動,我王服之;喁喁黎庶,我王育之(15)。 光有天下,萬國作君,虔奉本朝,德美周文。 以寬克衆,每徵必舉,四夷賓服,功逾聖武(16)。 翼帝王世,神武鷹揚,左鉞右旄,威凌伊、呂(17)。 年逾耳順,體愉志肅,乾乾庶事,氣過方叔(18)。 宜並南嶽,君國無窮,如何不弔,禍鍾聖躬(19)! 棄離臣子,背世長終,兆民號啕,仰愬上穹(20)。 既以約終,令節不衰,既即梓宮,躬御綴衣。 璽不存身,維紼是荷;明器無飾,陶素是嘉(21); 既次西陵,幽閨啓路,羣臣奉迎,我王安厝(22)。 窈窕玄宇,三光不入,潛闥一扃,尊靈永蟄(23)。 聖上臨穴,哀號靡及,羣臣陪臨,佇立以泣(24)。 去此昭昭,於彼冥冥,永棄兆民,下君百靈(25); 千代萬葉,曷時復形(26)!
拼音

譯文

讚歎我們的魏王,承奉國家命運於衰敗之時,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各地的軍閥被他掃平,拯救民衆於水火,迎接獻帝來到許都,他的德行美於周公和召公,功績超過大彭、豕韋二人。九種品德全都具備,天下各地以其政令教化爲宗;而他患病許久不見好轉,從此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全國爲之流淚,百姓心中含悲。靈魂已去但功績顯揚,身下黃泉而名聲高飛。我冒昧地宣揚聖王之德,在素旗上進行記載。於是撰寫誄文道: 偉大啊!我們的魏王,是后稷與周王室的後代,繼承聖賢的品德,享受最大的美名。祖先曹參輔佐漢王朝,受賜封爲平陽懿侯;功績顯著,他的品德在漢高祖、孝惠帝時代發光,百姓安寧歸於一統,民謠中有歌頌他的篇章。我們魏王繼承祖先的大業,以傑出的天賦在此時降生。十五歲之時,智慧就超過了年高有德的人。他在家鄉散家財招募士兵,殺回洛陽討伐逆賊。袁紹與我們魏王,相識於討董的戰役中,指揮軍隊有如神明。而與董卓對峙時卻違背誓言,不敢出兵追擊。之後又輕視天子、殘害百姓,坐擁百萬大軍,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我們魏王十分憤怒,排開戰車列出陣勢,士兵們大聲怒吼,如同驚雷響震。衝鋒殺敵之時,就如同彗星在天空向北橫掃,戰鬥的時間前後不到十二天。袁紹於是潰敗逃竄,黃河以北的地區從此臣服。 班師回到京城,天子嘉獎戰功,於是官位升至丞相,總理三公之職。進而接受最高的爵位,統轄魏國的土地。九錫的賞賜明備,還有帝王所用的車輛及禮服。魏王治理朝政時,聽察如明鏡靈龜,探尋隱情細緻入微,使朝野沒有奸詐之事,壞事得不到掩飾。他在生活上崇尚勤儉古樸,不喜歡珠玉之寶,以身作則,民風因此純一樸實。他的性格嚴毅果敢,培養自己清淨純一的心境。只有具備功績的人才能得到嘉獎,並且沒有親疏之別。生氣時怒發如雷霆,高興時又超過春天的仁慈寬厚。全國各地都對他恭恭敬敬,感受到他的氣勢就會戰慄。在總理繁雜的朝政之餘,又在閒暇之時撰寫文章。他還親自寫作詩歌,讓樂工來演唱。 遙遠的天下四方,是我們的魏王安定的;弱小的漢朝皇帝,是我們的魏王扶植的;四起的羣雄豪傑,是我們的魏王鎮壓的;歸服的平民百姓,是我們的魏王養育的。榮寵地據有天下,統御四方,恭敬地事奉天子,品德可與周文王媲美。憑寬懷來戰勝衆人,每次出征一定得勝,四方的少數民族全都臣服,功勞超過了周武王。輔佐天子治理朝政,神武之才得以發揚,左有大斧右有旄旗,威風如同伊尹和呂尚。年齡超過六十,身體健壯而志向高遠,恭敬謹慎地處理事務,氣質超過了方叔。壽命應與南山同期,治理國家長久安定。爲什麼得不到上天庇佑,讓災禍降在了您的身上! 他拋棄了朝臣與子女,棄世而去,生命永終。萬民嚎啕大哭,仰面訴說於上天。魏王以勤儉結束一生,美好的情操永遠不會衰竭。遺體進入棺材,還穿着小斂時的綴衣。魏王之印不留存於身,只是佩帶系印的絲帶。陪葬的用具不加裝飾,連陶器上也是樸素無文。靈車停在西陵,打開墓道的門戶。羣臣在此恭迎,我們魏王的靈柩停放於此。幽深的墓穴,三光無法照進此地,深處的小門一關,尊貴的靈柩就永遠停放在這裏。天子來到墓地,哀聲不盡。羣臣隨之落淚,久立而哀泣。離開這光明的人間,進入幽暗的墓穴,永遠拋棄萬民,在地下統御諸多神靈。千秋萬代,何時才能重新顯形!

注釋

(1)太微:喻帝位,指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都一事。旦、奭:指周公旦、召公奭。彭、韋:指大彭、豕韋,二人爲殷商時的諸侯。 (2)翳:隱藏。身沉:指死亡。 (3)稷:指后稷。元懿允休:謂其世享美名。 (4)先侯佐漢,實惟平陽:指漢代大臣曹參,其因功受封平陽侯。二皇:指漢高祖和漢惠帝,曹參曾爲惠帝朝丞相。 (5)老成:指年高有德之人。舊邦:指其家鄉。上京:指洛陽。 (6)袁:指袁紹。 (7)朔濱:指黃河以北之地。 (8)庸:功績。攝:統理。 (9)上爵:謂封魏公、魏王之事。大路:即大輅。火龍:謂天子身穿的禮服,因其上繪有火與龍的圖案,故名。 (10)玄監:即玄鑑。容:修飾。 (11)玩:喜愛。 (12)雷霆:謂其威嚴之盛。春日:謂其仁厚。 (13)儒林:指其撰述文章。雅頌:指詩歌。 (14)康:安定。漢嗣:指獻帝劉協。 (15)羣傑:指各地的軍閥割據勢力。 (16)聖武:指周武王。 (17)鷹揚:謂其大展雄才。凌:迫近。伊、呂:指伊尹與呂尚。 (18)志肅:謂其志向不息,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意。 (19)南嶽:指南山,此句謂與南山同壽之意。 (20)長終:指死亡。號啕:即嚎啕。 (21)璽:帝王之印,此處指魏王印。陶素:不飾花紋圖案的陶器。 (22)幽閨:指墓門。 (23)窈窕:幽深。扃:關閉。 (24)聖上:指漢獻帝。臨:哭。 (25)昭昭:謂人世間。冥冥:謂陰間。 (26)復形:謂重新出現。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