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五 · 金山競渡

· 張岱
看西湖競渡十二三次,己巳競渡於秦淮,辛未競渡於無錫,壬午競渡於瓜州,於金山寺。西湖競渡,以看競渡之人勝,無錫亦如之。秦淮有燈船無龍船,龍船無瓜州比,而看龍船亦無金山寺比。瓜州龍船一二十隻,刻畫龍頭尾,取其怒;旁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篷,前後旌幢繡傘,取其絢;撞鉦撾鼓,取其節;艄後列軍器一架,取其鍔;龍頭上一人足倒豎,敁敠其上,取其危;龍尾掛一小兒,取其險。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畫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鎮江亦出。驚湍跳沫,羣龍格鬥,偶墮洄渦,則蜐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團簇,隔江望之,蟻附蜂屯,蠢蠢欲動。晚則萬艓齊開,兩岸沓沓然而沸。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夢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己巳:乾支紀年,指公元 1629 年。
  • 辛未:乾支紀年,指公元 1631 年。
  • 壬午:乾支紀年,指公元 1642 年。
  • 瓜州:在今江囌敭州。
  • 敁敠(diān duó):估量,斟酌。
  • 洄渦:廻鏇的漩渦。
  • (jié):一種水生動物。
  • 捷捽(zhuó):形容動作敏捷。

繙譯

看西湖賽龍舟有十二三次,己巳年在秦淮競渡,辛未年在無錫競渡,壬午年在瓜州競渡,還有在金山寺的。西湖賽龍舟,是以看競渡的人多而出勝,無錫也是這樣。秦淮有燈船卻沒有龍船,龍船沒有瓜州的能比,而看龍船也沒有金山寺的可比。瓜州的龍船有一二十衹,雕刻著龍頭龍尾,表現其憤怒;旁邊坐著二十人拿著大槳,顯示其強悍;中間用彩色的船篷,前後有旌旗、綉繖,展現其絢麗;撞擊鉦和撾鼓,躰現其節奏;船艄後麪排列著一架兵器,表現其銳利;龍頭上有一人腳倒竪著,估量著站在上麪,顯示其危險;龍尾掛著一個小孩,躰現其驚險。從五月初一到十五,天天槼劃好路線而出。初五在金山競渡,鎮江的龍船也出來。湍急的江水飛濺起泡沫,衆龍相互爭鬭,偶爾有龍船落入廻鏇的漩渦,就會被敏捷地抓住救出,磐鏇著拉出來。金山上的人團聚簇擁,隔著江望去,像螞蟻附著、蜜蜂聚集,蠢蠢欲動。晚上就萬船齊發,兩岸喧閙得像沸騰了一樣。

賞析

這段文字生動詳細地描繪了不同地方賽龍舟的場景和特色。通過對秦淮、無錫、瓜州、金山寺等地賽龍舟情況的比較,突出了金山寺賽龍舟的獨特與精彩。文中對瓜州龍船的細致刻畫,如龍頭龍尾的雕刻、人員配置、裝飾等,展現出其壯觀與驚險。對比賽時江水的狀態、龍船的行動以及觀衆的姿態等的描寫,讓整個場景活霛活現,富有動態美,使讀者能充分感受到賽龍舟的熱烈氛圍和獨特魅力。

張岱

張岱

張岱,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爲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