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一個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滿百歲,心中卻老是記掛着千萬年後的憂愁,這是何苦呢?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暫,黑夜是如此漫長,那麼何不拿着燭火,日夜不停地歡樂遊玩呢?
人生應當及時行樂纔對啊!何必總要等到來年呢?
整天不快樂的人,只想爲子孫積攢財富的人,就顯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孫也只會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
像王子喬那樣成仙的人,恐怕難以再等到吧!
注釋
秉燭遊:猶言作長夜之遊。秉,執也。
來茲:因爲草生一年一次,所以訓「茲」爲「年」,這是引申義。「來茲」,就是「來年」。
費:費用,指錢財。
嗤:輕蔑的笑。
王子喬:古代傳説中著名的仙人之一。
期:待也,謂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
序
此詩選自《古詩十九首》,是一首東漢的五言詩,作者未知。本詩勸人通達世事,及時行樂,不必爲那些毫無益處的事而日夜煩憂,並諷刺了那些貪圖富貴者不懂得領悟人生的愚昧無知。
賞析
人生價値的懷疑,似乎常因生活的苦悶。在苦悶中看人生,許多傳統的觀念,都會在懷疑的目光中轟然倒塌。這首詩集以松快的曠達之語,給世間的兩類追求者,兜頭澆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對吝嗇聚財的「惜費」者的嘲諷,它幾乎佔了全詩的主要篇幅。這類人正如《詩經·唐風》「山有樞」一詩所譏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婁(穿裹著);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衹管苦苦地聚斂財貨,就不知道及時享受。他們所憂慮的,無非是子孫後代的生計。這在詩人看來,簡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縱然人能活上百年,也衹能爲子孫懷憂百歲,這是連小孩都明白的常識;何況還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憂及「千歲」,眞是愚不可及。開篇落筆,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嗇的「惜費」者的可笑情態,眞是妙不可言。接著兩句更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遊」者,放情遊樂也。把生命的白晝,盡數沉浸在放情遊樂之中,已够聳人聽聞的了,詩人卻還「苦」於白晝太「短」,竟異想天開,勸人把夜晚的臥息時間,也都用來行樂,眞虧他想得出來。夜晚黑燈瞎火,就怕敗了遊興。詩人卻早備良策:那就乾脆手持燭火而遊!——把放情行樂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慚,這不僅在漢代詩壇上,就是在整箇古代詩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驚世駭俗之音了。至於那些孜孜追索於藏金窑銀的守財奴,聽了更要瞠目咋舌。這些是被後世詩論家嘆爲「奇情奇想,筆勢崢嶸」的開篇四句(方東樹《昭昧詹言》)。它們一反一正,把終生憂慮與放情遊樂的人生態度,鮮明地對立起來。
詩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這樣的放蕩之思,必會遭到世俗的非議。也幷非不想享受,衹是他們常抱著「苦盡甘來」的哲學,把人生有限的享樂,推延到遙遠的未來。詩人則斷然否定這種哲學:想要行樂就得「及時」,不能總等待來年。詩中沒有説爲何不能等待來年,其弦外之音,卻讓《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首點著了:「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誰也不知道「來茲」不會有箇三長兩短,突然成了「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的「陳死人」(《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那時再思享樂,已經晚了。這就是在詩人世間「及時」行樂的曠達之語後面,所包含著的許多人生的痛苦體驗。從這一點看,「惜費」者的終日汲汲無歡,衹想著爲子孫攢點財物,便顯得格外愚蠢了。因爲他們生時的「惜費」,無非養育了一批遊手好閑的子孫。當這些不肖子孫揮霍無度之際.不可能會感激祖上的積德。也許他們倒會在背底裏,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愚者愛惜費,但爲後世嗤」二句,正如方廷珪所説:「直以一杯冷水,澆財奴之背」(《文選集成》)。其嘲諷辭氣之尖刻,确有對愚者的「喚醒醉夢」之力。
全詩抒寫至此,筆鋒始終還都針對著「惜費」者。衹是到了結尾,纔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類追求:仰慕成仙者。對於神仙的企羨,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都幹過許多蠢事。就是漢代的平民,也津津樂道於王子喬被神秘道士接上崧山、終於乘鶴成仙的傳説。在漢樂府中,因此畱下了「王子喬,參駕白鹿雲中遨。下遊來,王子喬」的熱切呼喚。但這種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悶的漢末,也終於被發現只是一場空夢(見《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服食求神仙,多爲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所以,對於那些還在做著這類「成仙」夢的人,詩人便無須多費筆墨,衹是借著嘲諷「惜費」者的餘勢,順手一擊,便就收束:「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這結語在全詩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詩人之本意,其實還在「喚醒」那些「惜費」者,即朱筠《古詩十九首説》指出的:「仙不可學,愈知愚費之不可惜矣」。衹輕輕一擊,即使慕仙者爲之頸凉,又照應了前文「爲樂當及時」之意:收結也依然是曠達而巧妙的。
這樣一首以放浪之語抒寫「及時行樂」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將許多人們的人生迷夢「喚醒」;有些硏究者因此將這類詩作,視爲漢代「人性覺醒」的標志。但仔細想來,「常懷千歲憂」的「惜費」者固然愚蠢;但要説人生的價値就在於及時滿足一已的縱情享樂,恐怕也未必是一種清醒的人生態度。實際上,這種態度,大抵是對於漢末社會動蕩不安、人命危淺的苦悶生活的無力抗議。從毫無出路的下層人來説,又不過是從許多迷夢(諸如「功業」、「名利」之類)中醒來後,所做的又一箇迷夢而已——他們不可能眞能過上「被服紈與素」、「何不秉燭遊」的享樂生活。所以,與其説這類詩表現了「人性之覺醒」,不如説是以曠達狂放之思,表現了人生毫無出路的痛苦。衹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時代,這種及時行樂的吟嘆,很快又爲憫傷民生疾苦、及時建功立業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這一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來玆:“玆”,此,這。來玆即來年。
- 嗤(chī):譏笑。
繙譯
一個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滿百嵗,心中卻老是記掛著千萬年後的憂愁。既然白天那麽短,黑夜那麽長,爲什麽不拿著燭火,日夜不停地歡樂遊玩呢!人生應儅及時行樂才對啊,怎麽能縂等待來年呢。那些愚蠢的人衹知道吝惜錢財,卻被後世之人所恥笑。像王子喬那樣脩鍊得道成仙,恐怕很難再等到這樣的機會了。
賞析
這首詩是在勸誡人們人生短暫,應及時行樂,不要過於憂慮和吝嗇。詩的開篇就點出生與憂的矛盾,流露出一種對人生短暫的無奈和對無盡憂愁的感慨。接著強調應把握儅下,盡情歡樂,不能等待來日,躰現了對及時行樂這一觀唸的倡導。後半部分通過對愚者的批判,進一步烘托及時行樂的重要,結尾提到仙人王子喬難遇,增添了一份對人生無常和難以追求長生不老的思考。整首詩語言簡潔,情感真摯,給人以深刻的啓迪。
無名氏的其他作品
- 《 神農本草經 · 下品 · 蟲魚部 · 地膽 》 —— [ 漢 ] 無名氏
- 《 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玉石部 · 白青 》 —— [ 漢 ] 無名氏
- 《 神農本草經 · 中品 · 草部 · 馬先蒿 》 —— [ 漢 ] 無名氏
- 《 神農本草經 · 中品 · 獸部 · 白馬莖 》 —— [ 漢 ] 無名氏
- 《 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玉石部 · 石鐘乳 》 —— [ 漢 ] 無名氏
- 《 神農本草經 · 下品 · 玉石部 · 白堊 》 —— [ 漢 ] 無名氏
- 《 神農本草經 · 下品 · 草部 · 牛扁 》 —— [ 漢 ] 無名氏
- 《 黃帝內經 · 素問 · 金匱真言論 》 —— [ 漢 ] 無名氏
相关推荐
- 《 古詩十九首 · 驅車上東門 》 —— [ 漢 ] 無名氏
- 《 古詩十九首 · 青青河畔草 》 —— [ 漢 ] 無名氏
- 《 古詩十九首 · 青青陵上柏 》 —— [ 漢 ] 無名氏
- 《 古詩十九首 · 凜凜歲雲暮 》 —— [ 漢 ] 無名氏
- 《 古詩十九首 · 迢迢牽牛星 》 —— [ 漢 ] 無名氏
- 《 古詩十九首 · 回車駕言邁 》 —— [ 漢 ] 無名氏
- 《 古詩十九首 · 明月何皎皎 》 —— [ 漢 ] 無名氏
- 《 古詩十九首 · 去者日以疏 》 —— [ 漢 ] 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