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祿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爲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晉文公賞賜跟着他逃亡的人們,介之推不去要求祿賞,而晉文公賜祿賞時也沒有考慮到他。
介之推說:“獻公的兒子有九個,現在惟獨國君還在人世。惠公、懷公沒有親信,國家內外都拋棄他們。天沒有打算滅絕晉,所以必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誰呢?上天實際已經安排好了的,而跟隨文公逃亡的人卻認爲是自己的貢獻,這不是欺騙嗎?偷竊別人的錢財,都說是盜竊。更何況貪圖天的功勞,將其作爲自己的貢獻呢?下面的臣子將罪當做道義,上面的國君對這樣奸詐的人給予賞賜。上下互相欺瞞,難以和他們相處啊。”
他的母親問:“你爲什麼不也去要求賞賜呢?否則這樣貧窮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誰呢?”答道:“既然斥責這種行爲是罪過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況且說出埋怨的話了,以後不應吃他的俸祿了。”母親再問:“那讓國君知道這事,可以嗎?”答道:“言語,是身體的裝飾。身體將要隱居了,還要裝飾它嗎?這樣是乞求顯貴啊。”母親說:“你真能夠這樣做嗎?那麼我和你一起隱居吧。”他們便一直隱居到死去。
晉文公沒有找到他,便用綿上作爲他的祭田。說:“用它來記下我的過失,並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釋
晉侯:指晉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國的幫助下回晉繼承君位。
賞:賜有功也。
從亡者:從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趙衰之屬。
介之推:亦從亡之臣。晉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獻公:重耳之父晉獻公。
惠、懷:惠公,懷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懷公的父親。
置:立。
二三子:相當於“那幾個人”,指跟隨文公逃亡諸臣。子是對人的美稱。
誣:欺騙。
下義其罪:義,善也。言貪天之功,在人爲犯法,而下反以爲善也。
上賞其奸:奸,僞也。言貪天之功在國爲僞,而上反以此賜也。
蒙:欺騙。
盍:何不。
懟(duì):怨恨。
尤:罪過。
文:花紋,裝飾。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飾其身。
綿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南、沁源縣西北的介山之下。
田:祭田。
志:記載。
旌:表彰。
序
本文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賞析
這是一個歷代流傳很廣的故事。春秋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爲內亂出奔到國外,一路辛苦流離,餓得奄奄一息。隨行的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給重耳吃,救了他一命。內亂平定後,重耳回國,榮登皇帝的寶座,就是晉文公,即文中所稱晉侯。他登基之後大行封賞功臣,卻偏偏忘了救命恩人介之推。這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於是和老母隱居綿上深山。
文公知道後派人去請,而介之推執意不肯出來。傳說來人縱火燒山,想將母子逼下山,介之推和母親合抱一棵大樹,就這樣被燒死在山上。燒山的那一天正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爲了悼念介之推,從此人們便定每年清明前一天爲寒食清明,“寒食”是斷火冷食的意思。這一天舉國都不許生火,只能吃冷食。據說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故事還沒有完。介之推被燒死後,文公很悲傷,他砍下那棵大樹,製成木屐穿上。嘆息着說:“悲乎,足下!”據說這又成了“足下”這一典故的出處。
綿山因此也成爲一大名勝。據史料記載,從三國曹魏時期到元末,歷代曾有6次大規模修建。1940年1月10日,綿山毀於日軍戰火。解放後,綿山被山西省政府列爲重點風景名勝區。90年代得到了全面的修復和擴建。不但重修了從龍頭寺到雲峯寺被侵華日軍燒燬的寺廟,並且開發建設水濤溝瀑布羣和棲仙谷自然風光兩大景區。而每到寒食清明,人們更是會深切地懷念介之推的高尚氣節。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左傳 · 襄公 · 襄公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三登乐 · 方帽衝寒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莊公 · 莊公三年 》 —— [ 周 ] 左丘明
- 《 鄭莊公戒飭守臣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莊公 · 莊公二十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文公 · 文公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宣公 · 宣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十年 》 —— [ 周 ] 左丘明
相关推荐
- 《 念奴嬌 · 海雲四斂 》 —— [ 宋 ] 張孝祥
- 《 玉樓春 · 佳人無對甘幽獨 》 —— [ 周 ] 左丘明
- 《 國語 · 邵公諫厲王弭謗 》 —— [ 周 ] 左丘明
- 《 喜雨亭記 》 —— [ 宋 ] 蘇軾
- 《 國語 · 襄王不許請隧 》 —— [ 周 ] 左丘明
- 《 戰國策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 [ 漢 ] 劉向
- 《 祁奚請免叔向 》 —— [ 周 ] 左丘明
- 《 穀梁傳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 [ 秦 ] 王初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