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四首(其二)

· 杜甫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魚梁:一種捕魚的設施,用土石築成堰壩橫截水流,中間留空洞,以安放竹笱。
  • 雲復湍(tuān):雲層籠罩着急流。:急流的水。
  • 蛟龍窟:蛟龍居住的洞穴。

翻譯

想要去修築捕魚的魚梁,卻只見雲層籠罩着急流,又因四月裏聽到那雨聲而感到陣陣寒意。青溪之中早就有蛟龍居住的洞穴,岸邊如山般的竹石也不敢有絲毫的安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雄奇壯險的景象。首句以「欲作魚梁」這一平凡日常的打算開篇,引出後面奇異的自然景象,反差之中增添了詩歌的懸念。「雲復湍」描繪出雲與湍流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神祕莫測又氣勢宏大的氛圍。「因驚四月雨聲寒」,四月本應轉暖,可這寒雨卻帶來了涼意,不僅給人以身體上的感受,更增添了一種內心的警覺。後半篇「青溪先有蛟龍窟」直接點明青溪中潛藏着神祕的蛟龍,讓人對這片水域心生敬畏。而「竹石如山不敢安」,將如山穩固的竹石,都因蛟龍之威寫得不安穩,進一步襯托出蛟龍所在之地的驚險與動盪,從側面烘托出自然力量的強大與不可捉摸。這首詩短短几句,以生動形象的筆觸展現出自然的雄渾壯闊與神祕威嚴,寄寓着詩人對自然敬畏之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