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谷部·小麥
氣味
小麥(小麥的果實):甘、微寒、無毒。
浮麥:甘、鹹、寒、無毒。
麪粉:甘、溫、有微毒。不能消熱止煩。
麥粉:甘、涼、無毒。
麪筋:甘、涼、無毒。
糗:甘、微寒、無毒。
麥苗:辛、寒、無毒。
主治
小麥(小麥的果實):
老人淋。用小麥一升、通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飲服。
項癭。用小麥一升,在醋一升中泡過,曬乾爲末,加海藻(洗淨,研爲末)三兩,和勻,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白癜風。用小麥攤上,燒鐵物壓出油,搽塗患處。
湯火傷。用小麥炒黑,研爲末,加膩粉,調油塗傷處。勿接觸冷水。
頭瘡。用小麥燒豐存性,研爲末,調油敷患處。
浮麥: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
麥麩:
產後虛汗。用小麥麩、牡蠣,等分爲末加豬肉汁調服二錢。一天服二次。
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調油敷塗。
小便尿血。麥麩炒香,以肥豬肉蘸食。
熱瘡,湯火傷。用醋拌麥麩熨貼。
麪粉:
內傷吐血。用麪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節汁調服二錢。
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用白麪加鹽少許,冷水調服三錢。
泄痢。用白麪一斤,炒焦黃,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溫水送下。
咽喉腫痛,不能吞食。用白麪和醋調勻,塗喉外腫處。
乳癰不消。用白麪半斤,炒黃,加荊煮成糊敷塗,即消。
刀傷血出。用生面幹敷,五、七日即愈。
遠行腳上起泡。水調生塗上,一夜即消。
火燒成瘡。用炒麪加梔子仁末,調油塗搽。
防止受孕。用白麪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來月經的頭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後各服一次)。
一切疔腫。用豬油調面封患處,有效。
麥粉:癰疽發背,地銘腫毒。用陳年麥粉,久炒成黃黑色,冷定後,研爲末,加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時攤紙上,剪孔貼患處,疼痛漸消。以後腫毒亦消,此方屢試屢驗,藥易得而功極顯。
麪筋:解熱和中。
糗:消渴止煩。
麥苗:消酒毒,解時疾狂熱,退胸膈熱2,利小腸。
麥取:陽毒、溫毒、熱極發狂,大渴及溫熱。
麥稈:燒灰加在去疣痣、蝕惡肉的藥膏中。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虫部·蜈蚣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果部·梅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預知子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介部·海蛤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木部·樺木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介部·玳瑁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獸部·鼠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蓖麻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