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平戎操
註釋
- 西戎:中國古代對西部少數民族的稱呼,這裏借指當時侵擾宋朝邊境的少數民族勢力 。
- 負固:憑藉險要地勢或堅固的防禦工事進行抵抗。稽(jī):拖延,阻礙。天誅:上天的懲罰,這裏指朝廷對西戎侵犯的討伐。
- 謨(mó):謀略。
- 上人:對和尚的尊稱。這裏指知白。
- 浮屠:佛教用語,這裏代指佛教,指出家爲僧。
- 古操:古代的琴曲。
- 廊廟:朝廷。古代稱朝廷爲廊廟,因爲君臣議政於朝廷,如同房屋的棟樑與根基,關係國家的安危。
- 戈殳(gē shū):古代兩種兵器,戈爲長柄橫刃,殳爲長杆無刃。這裏代指戰爭。
- 偷安:苟且求安。
- 獫狁(xiǎn yǔn):中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部落。
- 方叔、召虎:周宣王時的賢臣良將,曾率軍平定叛亂,立下赫赫戰功。
- 區區:形容微小,這裏指衛青、霍去病與方叔、召虎相比功業顯得不夠宏大。
- 長纓:長長的繩子。這裏用典故,「長纓直請系單于」化用了漢代終軍請纓出使南越,欲用長繩縛住南越王的故事。
- 當衢(qú):大道之中,這裏指在朝廷上。理檢:唐代設置的受理章奏的官署。啓:打開,這裏指章奏得以呈上。
- 踟躕(chí chú):猶豫徘徊,心裏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 起予:啓發我,出自《論語》,孔子說:「啓予者商(子夏)也。」
翻譯
西部的少數民族憑藉險要地勢拖延朝廷的討伐,英勇的戰士在戰場上捐軀,智謀之士苦心籌劃方略。知白和尚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年少力壯之時卻選擇出家做了和尚。他自己說有一首古時的《平戎操》琴曲,抱着琴要爲我演奏一曲,以讓我愉悅。我沒有足夠的才能在朝廷中擔當重要職責,力氣弱小又扛不動兵器上戰場。遇到國家有事時我毫無用處,只能與你一樣苟且偷安,吃飽飯度日。你知道平定邊境戰亂究竟靠的是什麼嗎?自古以來沒有不是依靠我們讀書人的智慧和謀略。周宣王在六月出兵征伐獫狁,漢武帝分兵五路征討匈奴。像方叔、召虎那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將領,衛青、霍去病的功業與之相比實在微小。要趁着年富力強的好時光建功立業,才能使後世在詩書之中傳頌自己的事蹟啊。我一生羨慕像賈誼那樣的人,想着能主動請纓,用長繩捆住單于。在朝廷之上應該廣開言路,若有好的謀略卻不獻上,空自猶豫徘徊。我很慚愧你爲我演奏這首琴曲,聽了之後只讓有壯志的人徒然長嘆。我推開琴,擺上酒水,恍然若失,誰說你的琴曲能啓發我呢 。
賞析
這首詩是歐陽修的作品,借聽和尚演奏《平戎操》琴曲展開聯想與感慨。詩的開篇點明當時西戎侵擾、宋廷面臨軍事壓力的背景,引出僧人知白其人及其所奏之曲。中間部分,歐陽修通過回顧歷史上的征伐事例,如周宣王伐獫狁、漢武帝徵匈奴等,比較不同將領的功績,強調文人智謀在平戎中的重要性,體現了他作爲文人對自身價值的一種認知和追求。他借賈誼請纓的典故表明自己渴望爲國立功卻不被重用的心境,字裏行間流露出內心的無奈與憤懣 。詩中也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如「當衢理檢四面啓,有策不獻空踟躕」,諷刺當時朝廷有建言獻策的途徑卻不能切實發揮作用。最後以「推琴置酒恍若失」等語句結束,生動地描繪出詩人聽曲後的複雜情緒和失落心態。這首詩將敘事、抒情與議論融爲一體,抒發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但壯志難酬的感慨,同時展現了其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對朝廷政治的思考,體現了歐陽修詩歌雄渾沉鬱的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