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萊

見羞容斂翠,嫩臉勻紅,素腰嫋娜。紅藥闌邊,惱不教伊過。半掩嬌羞,語聲低顫,問道有人知麼。強整羅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問假如,事還成後,亂了雲鬟,被娘猜破。我且歸家,你而今休呵。更爲娘行,有些針線,誚未曾收囉。卻待更闌,庭花影下,重來則個。
拼音

所属合集

#醉蓬萊

《醉蓬萊·見羞容斂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詩人歐陽修所寫的一首詞。該詩主要講述了一對男女私會,用詞一改往日的清雅嫵媚,更偏於俗語,描述了女子嬌羞又嚮往的神態。這首《醉蓬萊》最早收錄於《醉翁琴趣外篇》。

賞析

歐陽修詞的嫵媚清雅只是其詞風的一個方面,但宋人似乎對此強調過了頭。曾慥的《樂府雅詞》雖自稱是將自己所藏名公長短句“裒合成編”,並特別聲明“或先或後,非有詮次”,但實是爲雅詞張本的一部選集,它與宋人的喧議確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但就像人們驚訝於柳永的詞一首都未入選一樣,歐陽修詞一下子入錄八十三首,也有點匪夷所思,似乎不無有“形象包裝”的嫌疑。至於把歐陽修的豔詞俗曲統統歸諸“當時小人”的謬託,從而痛加刪除,以維護歐公的清譽,用心設想可謂良苦備至,但這種邏輯實在欠缺力量,當然是值得懷疑的。又如《名臣錄》和《西清詩話》等特地找出個劉慥作爲替身,更是連宋人自己都信不過。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在考究了劉慥的出身節行後,認爲劉慥“蓋篤厚之士也,肯以一試之淹,而爲此檢薄之事哉”。所論知人論世,具有相當的說服力。夏承燾《四庫全書詞籍提要校議》也認爲:“北宋士夫如范仲淹、司馬光亦爲豔詞,不必爲歐陽修諱。”堪稱是通人之見。 此曲與《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的雅詞面目不同,《醉翁琴趣外篇》收錄的有不少屬俗詞的範圍,而且多用慢詞長調的體式。它與歐陽修的清雅令詞一起,構成了歐詞雅和俗的兩大陣營。 雅詞的結構一般是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以情景相合爲尚。俗詞則多敘事,注意情節結構的自然發展和心理動作的細膩描寫。這首《醉蓬萊》敘寫了一對男女私會的情景,並商量如何騙過女子的母親,以便更闌之際,重來歡會。內容不僅充滿俗情,甚至還帶有色情色彩。但作者對女子既羞澀又嚮往、既擔心母親發現又寬慰對方勿躁的心理,描寫得形象傳神。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偷情女子的地位是相當柔弱低下的,她既可能受到母親的誚責,也時時受到情人不理解的“惱”和“呵”。因而詞中愛的意味十分淡薄,性的趣味倒是非常濃烈,相關的描寫充滿了性的暗示。歐公不吝筆墨,灑下如此文字,真是詩文莊重的歐陽修留給世人的一個疑問。但疑問歸疑問,以此否定是歐公手筆,似乎並無必要,因爲歐詞中涉及這一類“禁區”題材並不在少數,有些且更爲露骨。如“繡幃裏、痛惜嬌態”(《宴瑤池》)、“夢裏似偎人睡,肌膚依舊骨香膩”(《解仙佩》)等。對待這一類詞的態度,夏承燾《四庫全書詞籍提要校議》認爲:“詞人綺語,攻擊之者乃資爲口實;《醉翁琴趣》中豔體若‘江南柳’者尚多,吾人讀歐詞,固不致信以爲真也。”如此方能得其真解,以免如攻擊者起曖昧之謗,那才真的是厚誣古人了。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