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 · 卷六 · 狼三則(其一)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歘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則稍卻;既走,又從之。屠無機,默唸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蚤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即竟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之,則死狼也。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亦可笑矣。
拼音

譯文

一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不斷的窺視着屠戶帶着的肉,嘴裏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着屠戶跑了好幾里路。屠戶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着屠刀來比劃着給狼看,狼稍稍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戶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屠戶沒辦法了,於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於是屠戶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着屠戶了。屠戶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戶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着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吊死在樹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戶因爲害怕)小心地(在樹的四周)徘徊着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樹上懸掛着的)是一條死狼。(屠夫)擡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裏含着肉,掛肉的鉤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上顎,那個情形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銀子,屠戶的生活略微寬裕了。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真是可笑啊!

注釋

貨:出售、賣。 欻(xū):忽然。 瞰(kàn):窺視。 既:已經 諸:相當於「之於」。 蚤(zǎo):通「早」,早晨。 仰:擡 昂:貴。 直:通「值」,價值。 緣:沿着 罹(lí):遭遇(禍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xū):忽然。
  • (kàn):看。
  • 昧爽:拂曉,黎明。
  • 逡巡(qūn xún):遲疑不敢向前的樣子。
  • (è):口腔的上膛。

翻譯

有個屠戶賣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忽然來了一隻狼,窺視着屠戶擔子上的肉,似乎很饞涎欲滴;屠戶走它也走,尾隨着走了好幾里路。屠戶很害怕,就拿出刀來給狼看,狼稍微退後了一些;等屠戶轉身要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屠戶沒有辦法了,心裏暗想狼想要的不過是肉,不如姑且把肉掛在樹上,明天一早來取。於是就用鉤子把肉鉤起來,踮起腳掛到樹中間,給狼看那空擔子。狼這才停下來。屠戶就徑直回家了。到黎明時去取肉,遠遠望見樹上掛着一個巨大的東西,好像是人上吊死的樣子。屠戶非常驚駭。遲疑地走近一看,原來是死狼。仰頭仔細一看,只見狼口中含着肉,肉鉤子刺穿了狼的上顎,就像魚吞食魚餌一樣。當時狼皮價格昂貴,值十幾兩銀子,屠戶因而發了一筆小財。爬樹去找魚,狼卻遭遇了這樣的情況,也真是可笑啊。

賞析

這則故事短小精悍且富有戲劇性。它生動地展現了屠戶與狼之間的周旋與智謀的較量。開始狼的貪婪與緊逼讓屠戶陷入困境,而屠戶急中生智想出掛肉於樹的辦法成功擺脫了狼。次日屠戶看到死狼時的驚訝,以及最後對狼遭遇的那種諷刺感慨,讓人忍俊不禁。故事在簡單的情節中,既體現了屠戶的應變和智慧,也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狼的愚蠢貪婪,同時也帶有一定的寓意,告訴人們妄圖不勞而獲可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後果。

蒲松齡

蒲松齡

清山東淄川人,字留仙,號劍臣,又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少時應試,爲學政施閏章所激賞,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貢生。久爲鄉村塾師,中間一度至寶應縣爲幕賓。博採傳聞,作小說《聊齋志異》,談狐說鬼,實對時弊多所抨擊。另有詩文集及俚曲,均以“聊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說《醒世姻緣》亦出其手。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