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贈盧諶

· 劉琨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 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 中夜撫枕嘆,相與數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誰云聖達節,知命故不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 何意百鍊剛,化爲繞指柔。
拼音

譯文

胸中的才德似懸黎玉璧,名門出身如荊山產的美玉。 那個文王的知遇賢臣姜尚,從前不過是渭水邊一個釣魚的老人。 爲什麼鄧禹不遠千里奮起追隨光武帝,知劉秀識賢才從南陽渡黃河直奔鄴城投明主。 白登山困高祖陳平用奇計解圍,鴻門宴殺劉邦張良施籌謀脫險。 重耳流亡時多虧了五位賢臣相助,小白用管仲做丞相不計較射鉤前嫌。 假如能像晉文齊桓興王室襄夷狄建功業,誰還會計較同黨還是仇敵? 半夜裏拍着枕頭感慨嘆息,希望我們能像上述諸人一樣建功立業。 也許是我早已衰老經不住打擊,爲什麼久久地夢不見周公先賢。 誰說是聖人通達不拘於小的禮節,樂天知命而不會憂鬱? 當西狩獲麟時仲尼感傷不合時宜,對奇獸孔子摸着眼淚涕泣。 功業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人就像夕陽一樣將要落下山去; 時光不會停滯不前等待我們完成事業,它消失的如浮雲飄過一樣迅疾。 紅熟的果子在凜冽的寒風中墜地,繁茂的花兒在霜降的秋天裏飄落。 世途險惡在狹路上翻了車輛,折斷了車轅驚駭了駕車的寶馬。 怎麼也不會想到百鍊的鋼鐵樑子,如今變成可以在指頭上纏繞的柔絲。

注釋

盧諶(chén):曾爲劉琨主簿,轉從事中郎,後爲段匹磾別駕,與劉琨有詩歌贈答。 懸壁:用懸黎(美玉名)做成的壁。壁,平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 荆山璆(qiú):春秋時楚人卞和曾在荆山得璞玉,世稱和氏壁。璆,美玉。 「握中有懸璧,本自荆山璆」句:用玉比喩盧諶的才質之美。 惟:思。 太公望:姜尙。《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姜尙隱於渭水之濱,周文王出獵時遇到他,非常高興,説:「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眞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因以太公望爲號。 叟:老頭。 鄧生:鄧禹。東漢人,他聽説劉秀安撫河北,從南陽北渡黃河到鄴城投奔劉秀。 感激:感奮激動。 白登:山名,在今大同東。 曲逆:漢陳平封曲逆侯。《史記·陳丞相世家》載,劉邦曾被匈奴圍於白登山七天七夜,幸得陳平用奇計解圍。 鴻門:地名,在今陝西臨潼東。 賴:依靠。 留侯:漢張良封留侯。《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范增想在席中讓項莊舞劍時藉機殺害劉邦,幸虧張良事先謀劃防備,使項莊不得下手,劉邦纔得以脫險。 重耳:晉文公。 五賢:曾隨他出逃,幫他復國稱霸的五位賢士,即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 小白相射鈎:指任管仲爲相。管仲先輔佐公子糾,公子糾與小白兄弟爭奪君位,管仲用箭射小白,射中帶鈎。後來,小白即位,不記前讎,任管仲爲相,終成霸業。小白,齊桓公的名。 隆:使……興盛,作動詞用。 二伯:晉文公和齊桓公。伯,同「霸」。 黨:同黨,指趙衰輩。 仇:指射鈎之讐。 數子:指姜尙至管仲等人。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句:感嘆自己年老力衰,不能成就功業。《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聖達節:通達事理,不拘常禮。《左傳·成公二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知命故不憂:《周易·繫辭》:「樂天知命故不憂。」 「誰云聖達節,知命故不憂」句:誰人説聖人因爲達節知命而能够沒憂愁呢? 宣尼:孔丘,漢成帝追謚孔子爲褒成宣尼公。 獲麟、西狩:指魯哀公十四年冬在魯國西面狩獵,捕獲麒麟,孔子認爲此獸出現得不是時候,「反袂拭面,涕沾袍」,因而感嘆:「吾道窮矣。」(事見《春秋》) 功業四句:謂日月飛逝,時不我待,功業已來不及建樹了。與,待;雲浮,指時光流逝之快。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句:意謂自己已到暮年,不能經受時間的打擊,就像繁花和成熟的果實墜落於秋天勁風之中一樣。朱實,紅的果實;隕,落;勁風,強風。 華蓋:華麗的車蓋。 輈(zhōu):車轅。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句:在狹路上翻了車子,馬受驚把車轅折斷。喩世途險惡。 何意:怎麽會想到。 繞指柔:能纏繞手指的柔軟之物。 「何意百煉剛,化爲繞指柔」句:感嘆自己經歷失敗變得無能爲力,好像經過千錘百煉的堅鋼,如今卻變爲可以纏繞在手指上的柔軟之物。

此詩是一首悲壯蒼凉的英雄末路、志士受困的述志詩。詩中多借典故向友人傾訴了胸懷大志而無法實現的遺憾和憂憤,抒發了自己爲國出力的志願和事業經受挫折的痛苦,揭示了箇體生命在絶境中的悲哀與求生的欲望。其主旨是激勵盧諶設法施救,與自己共建大業。全詩采用以實帶虛的筆法,其口氣明是直陳胸臆,又暗中照應著「贈盧」,在吐露心曲的同時對友人進行勸勉,責己勸人,句句雙關,具有寓意深長、婉而有味的特點。

賞析

「握中有懸璧,本自荆山出」,「懸璧」指「懸黎璧」,是美玉名。荆山璆,「璆」也是美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荆山得璞玉,世稱和氏璧。美玉象徵良才,荆山美玉表示絶代良才。《論語·子罕》篇中説:「子貢問孔子:『現在有塊美玉,你是把它藏在盒子裏還是等箇好價錢賣掉?』孔子説:『賣掉它!賣掉它!我在等箇好價錢。』」這兩句詩,內含三層意思:一是贊美盧諶出身名門素有才德。二是暗喩自己和盧諶都是被晉室重用的名門賢才。三是激勵盧諶表示我們都是名門出身有蓋世奇才的國家棟梁,要聯手相惜建功立業,不能讓美才荒廢。盧諶曾爲劉琨的主簿,轉從事中郎,後爲段匹磾的別駕。劉琨在被段匹磾拘禁後,知道鮮卑人要置他於死地,寫詩希望盧諶設法勸説段匹磾,眷念同仇敵愾的知遇之情,饒他一死,共建功業。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姜尙老年在渭水邊釣魚,周文王姬昌出外打獵遇見他,聊得很投緣,姬昌説:「我的先君太公對我説:聖人到西周來時,就是西周強盛之時,你是眞正的聖人啊,我的先君盼你好多年了!」姜太公非明主不事,姬昌明主識賢才,他們共建了周王朝的興盛。這裏寓意盧諶轉告段匹磾,希望段匹磾能够不殺他,與他共佐王室。「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鄧生指東漢鄧禹,鄧禹十三歲在長安遊學,當時劉秀也在長安遊學,鄧禹看出劉秀是非常之人,便跟隨了劉秀,幾年後纔回到家中。劉玄稱帝後拜劉秀爲破虜大將軍,派劉秀到河北鎮撫州郡,鄧禹聞訊策馬北渡黃河,追到鄴城與劉秀相見。劉秀留鄧禹同宿,徹夜長談。鄧禹勸劉秀説:「守邊輔佐劉玄,不如延攬英雄,收買人心,重建高祖之業。」劉秀很欣賞鄧禹的建議,每遇大事都要和鄧禹商量。後來劉秀即帝位後封鄧禹爲大將軍幷説:「鄧禹一貫忠孝,和我籌謀帷幄,決勝千里。」劉琨希望盧諶轉告段匹磾,他在幷州失利後千里投奔段匹磾,也是報著對段匹磾的敬仰和信任而來的,他深信段匹磾明智識才。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上,七日沒有喫飯,後用了曲逆侯陳平的奇計才得以脫險。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范增指使項莊舞劍謀殺劉邦,全靠留侯張良事先結交項伯,纔使得劉邦脫險。劉琨希望盧諶像陳平張良一樣設法營救自己。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鈎」,重耳流亡時,全憑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五人輔佐,纔使他復國定霸。小白即齊桓公,管仲本來是輔佐齊桓公的哥哥公子糾的,公子糾與小白爭立爲君,管仲爲了公子糾曾拉弓射小白,幸虧衹射中了小白的衣鈎,對於這欲以致命的一箭之讎,齊桓公沒有計較,用管仲爲相,於是纔有了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的霸主功業。劉琨希望盧諶以此典勸説段匹磾不要因爲私人恩怨誤了功業大事,同時也也表明自己不會因爲被拘禁而計較段匹磾。 劉琨以歷代賢臣明主興王圖霸的六箇典故,説明自己投身報國興復晉室的意願,姜尙和鄧禹的故事説明英明的君主都善於用人;陳平和張良的故事説明,明君需要賢臣的輔佐,重耳和小白的故事強調衹要有才能的人輔佐明君就能成就霸業。以此激勵盧諶勸誡感化段匹磾能够不計前嫌放他一馬與他共建大業。 「吾衰久矣乎,何其不夢周?」典出《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周公是魯國的始封君,周武王死後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製禮作樂,對國家的安定強盛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所以孔子把周公作爲周文化的代表,把夢見周公視爲盛世有望的吉兆,同時把夢見周公和箇人命運的興衰聯繫在一起。劉琨在這裏以慚愧自省的方式對盧諶説:難道是我經不住打擊已經被擊垮了嗎?爲什麽不再有夢見周公的興國之心呢?這裏的「衰」明指年紀衰老,暗含著幷州失利的挫折和投奔段匹磾寄人籬下的艱難以及被囚禁的心身摧殘。詩人在這裏正説反問,堅定地説明自己不會被擊垮,匡扶晉國復興之心依然強烈。但他清楚身陷牢獄凶多吉少的現實處境,必將促使他無法實現自己的周公夢。 「誰云聖達節,知命故不憂?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聖達節」典出《左傳》「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知命不憂」典出《易經·繫辭》,原意所啓示的是天的法則,即懂得自然變化過程中的機遇,就會明白命運演變的必然規律,就能愉快坦然地接受現實不會憂愁。劉琨在經受生死考驗的現實磨難中,深深感悟到即使是看透了世界,通達事理的古今聖人也避免不了憂愁。幷引證了「西狩獲麟」的典故進一步説明,聖人也也免不了心生憂患。「宣尼」即孔子,漢成帝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的謚號。「西狩獲麟」典出《春秋》:魯哀公十四年,孔子聽説有人在魯國西部,打獵捕獲到麒麟後,認爲麒麟此時出沒不合時宜,是國家有難的象徵。因此孔子痛哭流涕,他摸著眼淚唉聲嘆氣地説:我們無路可走了!劉琨藉孔子對魯國命運的感嘆,抒發了自己面對死亡威脅的焦慮,這焦慮幷不是常人不明智的怕死,而是對國家風雨飄搖前程未卜命運的眷顧與憂心。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興復晉室的功業沒有完成,自己的生命卻像夕陽一樣進入倒計時。「夕陽忽西流」明指人到暮年,暗含著隨時被殺的危機。「時哉不我與,去乎若浮雲」,詩人這裏感嘆的不衹是時不等人的美人遲暮,更是時不再來機不可得的悔悟。一切都晚了,無法退回到從前了。身陷牢籠,想飛也飛不出去,失去自由的人,生命脆弱的像天邊的浮雲,隨時都可能無聲無息的消失。劉琨一代名將,在四面楚歌的西晉末年,他盤踞幷州十載,抗擊匈奴多年,被後人元好問在詩中與曹操、劉備相提幷論的蓋世英雄,鐵骨錚錚而發出這樣的悲音,可嘆啊! 此詩上述對盧諶説的話都是假設期望,旣是一種自慰,更是一種絶望的求救,他明知必死無疑,卻身不由己的做了最後的活命力爭。他力爭的是匡扶晉室的歷史使命,而不是苟且偷安的延年益壽。 「朱實隕勁風,繁華落素秋。」這裏像《離騷》一樣滲透著春生秋殺草木零落,生命將盡壯志未酬的悲凉。紅熟透香的果實被無情的秋風掃落,濃艷的花兒被嚴霜打殘。一箇大有希望功成名就的天下英雄,被突如其來的災難擊斃,人生的無常是多麽的可怕。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在神州陸沉,北方淪陷,劉琨獨立幷州,堅守了北方僅存的一方土地,深得人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失算之災。當石勒出兵幷州,劉琨全軍盡出中了埋伏,在無路可退之時,不得不隻身投奔鮮卑人段匹磾,偏偏又遇上鮮卑內鬬,禍及劉琨。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諸多因素把劉琨逼上車翻馬仰的狹路,雖然幷州失利在策略上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投奔鮮卑确實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權宜選擇。劉琨本意是想暫時利用段匹磾,伺機東山再起,重建功業。讓他料想不到的是護送段匹磾奔喪的世子劉群,不幸被段匹磾的仇敵從弟段末波利用,惹來滅門禍殃。在這冤家路窄的狹路上,不但斷送了他的事業,而且還搭上了自己以及他的兒子姪子四人的性命。 「何意百煉剛,化爲繞指柔。」意思是説:爲什麽久經沙場、叱吒風雲的鐵骨英雄,變得如此的軟弱無能呢?衹有經過失路多難的人,纔能够有這種切身的感悟。不管有多麽強大,在死亡的絶路上委軟如泥。聲震百獸的老虎一旦掉入陷阱,喘氣都是柔弱的。古人説「鳥之將死,其鳴也哀」,這是一種身不由己的哀鳴,是令人心酸的踏上人生絶路的哀鳴。結尾這兩句在慷慨激昂的韻調中透出無限凄凉的意緒,將英雄失路的百端感慨表達得感人至深。 此詩極力鋪陳,篇目點題,寓意雙關,以實帶虛,以史詠懷,意旨貼切,語意慷慨,抒情悲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懸璧:用懸黎制成的璧。懸黎是美玉名。
  • 璆(qiú):美玉。
  • 鄧生:指東漢鄧禹。
  • 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東。
  • 曲逆:地名,陳平封曲逆侯。
  • 鴻門:地名,在今陝西臨潼東。
  • 畱侯:指張良。
  • 重耳:即晉文公。
  • 小白:齊桓公名。
  • 射鉤:琯仲曾射中齊桓公衣帶鉤。
  • 隆二伯:使晉文公和齊桓公等兩位霸主興盛。
  • 夢周:孔子曾感歎自己很久沒有夢見周公。
  • 達節:通達事理和禮節。
  • 西狩:魯哀公十四年,魯國西境狩獵獲麟。孔子認爲此迺不祥之兆,預感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而涕下。
  • 華蓋:華美的車蓋。
  • 輈(zhōu):車轅。

繙譯

我手中有一塊美玉,原本來自荊山這産玉之地。衹有那太公望,從前是渭水邊上的垂釣者。鄧禹爲何會那麽感激,不遠千裡前來投奔追隨。漢高祖在白登幸得陳平相救,鴻門宴上依賴張良才解圍。重耳仰仗五位賢才,齊桓公不計琯仲射鉤之仇而錄用他。如果能夠讓晉文公和齊桓公這樣的霸主興盛,哪裡還會問是同黨還是仇敵呢?半夜裡撫著枕頭歎息,懷唸與那幾位賢人交遊。我衰老得太久了,爲何不能像孔子那樣夢到周公?誰說聖人通達事理和禮節,知曉天命因此不憂傷?孔子因西狩獲麟而悲傷,涕淚橫流。功業還沒能建立,如夕陽般忽然就曏西流逝。時光啊不等待我,離去像浮雲一樣飄走。滿樹的果實被強勁的風摧燬,繁密的花朵在寒鞦凋零飄落。在狹窄的路上車蓋傾斜,驚慌的馬折斷了車轅。哪裡料到百鍊成的鋼鉄,居然變成可以纏繞手指的柔軟之物。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酧的悲憤與無奈。開頭以美玉自喻,暗示自己的才華。通過列擧太公望、鄧禹等事例,表明應招攬賢才成就功業。中間感歎自己年華老去卻功業未就,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悲哀。結尾部分用自然景象來烘托衰敗景象,生動地表達了作者遭遇睏境後的哀怨與淒涼。最後“何意百鍊剛,化爲繞指柔”更是感慨自己由剛強變得柔弱,情真意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全詩情感深沉且複襍,是一首抒發個人懷抱的佳作。

劉琨

劉琨,字越石,西晉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晉朝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少負志氣,與祖逖爲友,希爲世用,“聞雞起舞”的典故就出自他二人。初爲司隸從事。晉惠帝時,以迎駕功,封廣武侯。晉懷帝永嘉元年,爲幷州刺史,加振威將軍。憫帝立,任大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元帝稱制,遣使勸進,轉太尉。爲晉廷招撫流亡,孤守河北,與劉聰、石勒抗衡。爲勒所敗,奔幽州刺史鮮卑貴族段匹磾。匹磾忌之,遂被殺。劉琨善文學,通音律,其詩多描寫邊塞生活。明代有人輯有《劉越石集》。 ► 5篇诗文

劉琨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