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仙詩十四首

· 郭璞
【其一】 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遁棲。 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 進則保龍見,退爲觸蕃羝。 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 【其二】 靑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 雲生梁棟間,風出窻戶裏。 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 翹迹企穎陽,臨河思洗耳。 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 靈妃顧我笑,粲然啓玉齒。 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其三】 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 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 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 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飛泉。 赤松臨上遊,駕鴻乘紫煙。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其四】 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 時變感人思,已秋復願夏。 淮海變微禽,吾生獨不化。 雖欲騰丹溪,雲螭非我駕。 愧無魯陽德,回日向三舍。 臨川哀年邁,撫心獨悲吒。 【其五】 逸翮思拂霄,迅足羨遠遊。 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 珪璋雖特達,明月難闇投。 潛穎怨清陽,陵苕哀素秋。 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 【其六】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爲災。 吞舟涌海底,高浪駕蓬萊。 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 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 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 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 奇齢邁五龍,千歲方嬰孩。 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其七】 晦朔如循環,月盈已復魄。 蓐收清西陸,朱羲將由白。 寒露拂陵苕,女蘿辭松柏。 蕣榮不終朝,蜉蝣豈見夕。 圓丘有奇章,鍾山出靈液。 王孫列八珍,安期煉五石。 長揖當途人,去來山林客。 【其八】 暘谷吐靈曜,扶桑森千丈。 朱霞昇東山,朝日何晃朗。 回風流曲欞,幽室發逸響。 悠然心永懷,眇爾自遐想。 仰思舉雲翼,延首矯玉掌。 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 明道雖若昧,其中有妙象。 希賢宜勵德,羨魚當結網。 【其九】 采藥遊名山,將以救年頽。 呼吸玉滋液,妙氣盈胸懷。 登仙撫龍駟,迅駕乘奔雷。 鱗裳逐電曜,雲蓋隨風回。 手頓羲和轡,足蹈閶闔開。 東海猶蹄涔,崑崙螻蟻堆。 遐邈冥茫中,俯視令人哀。 【其十】 璇臺冠崑嶺,西海濱招搖。 瓊林籠藻映,碧樹疏英翹。 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濤。 尋仙萬餘日,今乃見子喬。 振髪睎翠霞,解褐禮絳霄。 總轡臨少廣,盤虬舞雲軺。 永偕帝鄉侶,千齢共逍遙。 【其十一】 吐納致眞和,一朝忽靈蛻。 飄然凌太清,眇爾景長滅。 【其十二】 縱酒蒙汜濱,結駕尋木末。 翹手攀金梯,飛步登玉闕。 左顧擁方目,右眷極朱髪。 【其十三】 四瀆流如淚,五岳羅若垤。 尋我靑雲友,永與時人絶。 【其十四】 靜嘆亦何念,悲此妙齢逝。 在世無千月,命如秋葉蔕。 蘭生蓬芭間,榮曜常幽翳。 【其十五】 登岳采五芝,涉澗將六草。 散髪蕩玄溜,終年不華皓。 【其十六】 放浪林澤外,被髪師巖穴。 髣髴若士姿,夢想遊列?。 【其十七】 翹首望太清,朝雲無增景。 雖欲思靈化,龍津未易上。 【其十八】 安見山林士,擁膝對巖蹲。 【其十九】 嘯嗷遺俗羅,得此生。
拼音

所属合集

#仙 #南京

注釋

「京華遊俠窟」句:京城是遊俠出沒的地方。京華,京師;遊俠窟,遊俠活動的處所。 「山林隱遁栖」句:山林是隱者居住的處所。遁:退;隱遁,指隱居的人;栖,在山林居住。 朱門:豪貴之家。 何足榮:有什麽値得榮耀的? 未若:不如。 託蓬萊:託身仙山,指歸隱。蓬萊,海中仙山。 源:水之源; 挹:斟; 岡:山; 掇:拾; 丹荑:初生的赤芝。據《本草》,芝是靈草,喫了可以長壽。丹,丹芝、赤芝;荑,凡草之初生通名荑。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句:渴了到水源掬飲清波,餓了登山采食靈芝。 靈溪:水名。李善注引庚仲雍《荆州記》:「大城西九里有靈溪水。」 潛盤:隱居盤桓。 登雲梯:指登仙。仙人昇天因雲而上,所以叫雲梯。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句:説靈溪完全可以隱居,何必昇天求仙呢?作者本來是藉遊仙來抒發隱逸的懷抱,所以這裏説潛隱也就是遊仙。 漆園有傲吏:指莊周。《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嘗爲漆園吏,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爲相。周笑謂楚使者曰:子亟去,無污我。」即所謂「傲吏」。 萊氏:指老萊子。《列女傳》記載,老萊子逃世,耕於蒙山之陽。楚王坐著車至老萊之門,請他出來做官,他許諾。妻曰:「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祿,爲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妄不能爲人所制。」投其畚而去。老萊乃隨而隱。即所謂「逸妻」。逸,節行高超。 進:指仕進。 保:保持。 龍見:《周易》:「初九,潛龍勿用。」又《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老子猶龍」。這句兼用二者的意思,只有潛龍才能表現出龍的品德。 退:指避世。 觸藩羝:《周易》:「上六,抵羊觸藩。」藩,籬笆;羝,壯羊。 「進則保龍見,退爲觸蕃羝。」句:衹有安心作潛龍的人,在行動上纔能保持作「見龍」的自由,否則衹知仕進,結果必然象「羝羊觸藩」那樣,碰得頭破血流。細審詩意,「進退」二字,應當上下互倒,因爲作者原意是主張歸隱而厭惡仕進。 高蹈:遠行。 風塵:人間、塵世。 謝:辭。 夷齊: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之子,曾互相推讓王位,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裏,當武王伐紂時,又義不食周粟,逃到首陽山,采薇而食,結果餓死在山上。 「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句:辭別伯夷、叔齊而去,完全超乎塵世之外。意思是自己的隱逸更高於伯夷、叔齊。

從西晉後期到東晉前期,正是文學史上玄言詩風形成和開始盛行的時期。這一時期文學界的情狀,如《文心雕龍·時序》中説:「自中朝貴玄,江左稱盛,因談餘氣,流成文體。是以世極迍邅,而辭意夷泰,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郭璞是兩晉之交的人物,他在這一時期文學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世説新語》引檀道鸞《續晉陽秋》説:「郭璞五言,始會合道家之言而韻之。」這等於説郭是玄言詩的倡導者。然而鍾嶸《詩品》卻説:「(郭璞)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意見截然相反。這兩種相互矛盾的評價,是從不同角度來看郭璞詩的特點而得到的不同結論。郭璞的代表作《遊仙詩》十四首,旣有表述老莊旨趣的玄言成份,卻慷慨多氣而非「辭意夷泰」,文采華茂而非平淡寡味。也就是説,它順應了時代風尙而又超拔於時代風尙。 這裏介紹的《遊仙詩》十四首的第一首,具有總括全部組詩的綱領性意義。可以看出,詩雖以「遊仙」爲題,卻幷不沉迷於完全與人世相脫離的虛幻的仙境。作者把隱逸和遊仙合爲一體來寫,兩者常常密不可分。抒發的情緒,是生活於動亂時代的痛苦,和高蹈遺世的向往,但內中又深藏著不能眞正忘懷人世的矛盾。這就是所謂慷慨之氣的由來。 開頭兩句雙起,以「京華遊俠窟」與「山林隱遁栖」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相互對照。「遊俠」的現象,古人常從不同角度去看它。在這裏,主要是指貴族子弟呼嘯酒市、奢華放浪的行徑,就像曹植《名都篇》所寫的「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那種景象。相比於這一種熱烈浪漫、盡情享樂的人生,山林中的隱者,卻是孤獨而清冷,遠隔於塵世之外。兩者之間,作者如何取捨?「朱門何足榮」是對前者的否定,「未若託蓬萊」是對後者的肯定。雙起之後,一揚一抑,轉入主題。「蓬萊」爲傳説中的海上仙山。它與「朱門」的對照,隱含著這樣的意味:朱門雖榮,貴遊雖樂,卻是倏忽遷變,過眼煙雲,不具有仙界超世的永恆。那麽,「山林」與「蓬萊」又是何種關係呢?旣可以説,隱逸是求仙的前提,又可以説,隱逸和求仙,在超越塵世的浮華喧囂,探尋生存之本質的意義上,原是一回事。幷不一定眞的要成爲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 「臨源」以下四句,具體描寫隱士的生活。他們在澄澈的水源上掬飲清波,又攀上高高的山崗采食初生的靈芝——據説食靈芝可以延年益壽。「靈溪」,《文選》李善注引庾仲雍《荆州記》云:「大城西九里有靈溪水。」「雲梯」,李善注謂:「言仙人昇天,因雲而上。」這二條注有些問題。「靈溪」未必是專名,應只是泛指幽深山谷中的溪流。山水鍾天地之靈氣,可以養性,故謂「靈溪」。「雲梯」更不能指成仙之路,否則「安事登雲梯」作爲否定的句子,與詩題直接衝突。其實,乘雲而上作爲政治上飛黃騰達的比喩,由來已久。《史記·範雎傳》中,「不意君能自致於靑雲之上」,便是此意。這兩句的意思,是説山巓水涯,深可流連,無需費心求祿,自致於靑雲之上。 然則,仕宦的道路,究竟爲何是必須拋棄的呢?接著,詩人引用古代賢哲的事例,加以説明。「漆園有傲吏」指莊子,他做過漆園地方的小吏。注意「傲吏」爲了與「逸妻」相對,重在「傲」不重在「吏」。因爲莊子做漆園吏,根本還够不上「仕宦」,且他也是根本反對仕宦的。據《史記》,楚威王聽説莊子賢能,派使者帶了重金聘莊子到楚國去任國相。他回答説:卿相固然很尊榮,但就像祭祀所用的犧牛,養得肥肥壯壯,到了宰殺的時候,想要做一頭野豬,再也不能够了!「萊氏」指老萊子。據《列女傳》,他避世隱居,躬耕蒙山,後應楚王之請,準備出仕。他的妻子勸告説:你今日食人酒肉,受人官祿,明日就被人制約,難免於禍患了。老萊子就聽了妻子的話,仍舊過著隱遁生活。這兩箇故事,都強調了在仕宦道路上,喪失自由,幷隱伏巨大危險。因之,所謂富貴尊榮,衹是使人失去自由天性的誘餌罷了。聯繫魏晉以來政治生活中風波險惡的情狀,不難想像詩人心中深深的憂懼。 在詩歌的字面上,這些意思都沒有明白説出,衹是表彰漆園「傲吏」、萊氏「逸妻」,作爲自己的楷模。而後用《周易》中典故,點出其中道理。《周易·乾》之「九二」云:「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周易·大壯》之「上六」云:「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進則保龍見,退爲觸蕃羝」兩句,意思是説:隱居的賢士,如果進而求仕,固然可能如潛龍之出現,風光一時,爲天下所重,然一旦陷入困境,就再也由不得自己,猶如壯羊的角卡在了籬笆上,進不得,退不得。所以在人生的選擇上,不能衹看到進而「龍見」的輝煌,更要預想退而「觸蕃」的窘境。這裏都包涵著動亂時代的「憂生」之感。 經過以上的思考,作者得出明确的結論:「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伯夷、叔齊,是古人稱頌的賢者,曾互讓王位而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裏;後來武王伐紂,他們又爲了忠於商朝而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但在魏晉人看來,這種大忠大賢,仍然是牽絆於世網,傷殘人生的本性,正是羝羊觸蕃的可憐相。遠不如高蹈於人世風塵之外,擺脫一切世俗的羈絆。 令人感嘆的是:郭璞雖有高蹈的志向,卻幷不能擺脫仕宦,入隱山林。後更因反對王敦謀叛,遭致殺身之禍,「遊仙」的豪情,化作刀下的哀吟。衹是在他的詩歌裏,留下那一代文人感時傷世的情懷,追求解脫的期望,和進退失據的嘆息。在寫作手法上,這首詩引用莊子的事迹和思想,引用《周易》的成言,藉以表述自己的人生觀念,體現了玄言詩興起時代的文學風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華:京城。
  • 遊俠窟:俠客聚集的地方。
  • 隱遁:隱居逃避塵世。
  • :居住。
  • 朱門: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表示尊貴,後泛指富貴人家。
  •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yì):舀取。
  • 丹荑:指紅色的草木嫩芽。
  • 潛盤:隱居盤桓。
  • 雲梯:這裏指求仙的途徑。
  • 漆園:地名,傳莊子曾爲漆園吏。
  • 傲吏:高傲的官吏。
  • 萊氏:即老萊子,古代的隱士。
  • 逸妻:指老萊子的妻子。
  • :入世。
  • 保龍見:語出《易·乾》,比喻保持高尚的行爲。
  • 退:出世。
  • 觸蕃羝(dī):指公羊牴觸藩籬,比喻處境困頓。

翻譯

京城是俠客們的聚居地,也是山林隱士的隱居之所。富貴人家有什麼值得榮耀的呢?不如寄託於蓬萊仙山。面對源頭舀取清澈的水波,登上山岡採摘紅色的草木嫩芽。靈溪也是可以隱居盤桓的地方,何必去苦苦追尋登天求仙的途徑呢。漆園有那個高傲的官吏,萊氏有那超逸的妻子。入世可以保持高尚的行爲,出世就有可能像觸藩的公羊一樣困頓。在塵世之外盡情遠遊,長久地作揖辭別伯夷和叔齊。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俗富貴的不屑,對隱居和求仙的嚮往,以及對高尚品格和自由生活的追求。詩中通過對比京城的繁華與山林的清幽,突出了後者對自己的吸引力。描繪了面對源頭清波和採摘山岡丹荑的情景,展現了自然之美和寧靜的生活。用漆園傲吏和萊氏逸妻的典故,增添了文化內涵。「進則保龍見,退爲觸蕃羝」表達了對不同人生選擇和境遇的思考。最後強調自己的高蹈遠舉,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浪漫色彩,體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郭璞

郭璞

東晉河東聞喜人,字景純。博學,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擅長詩賦。西晉末過江,爲宣城太守殷祐參軍,爲王導所重。晉元帝拜著作佐郎,與王隱共撰《晉史》,遷尚書郎。後爲王敦記室參軍。以卜筮不吉諫阻敦謀反,爲敦所殺。後追贈弘農太守。爲《爾雅》、《方言》、《山海經》、《穆天子傳》作注,傳於世。有輯本《郭弘農集》。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