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賦雨巖,效朱希真體
近來何處有吾愁?何處還知吾樂?一點淒涼千古意,獨倚西風寥廓。並竹尋泉,和雲種樹,喚作真閑客。此心閑處,未應長藉丘壑。
休説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裏不知誰是我,非月非雲非鶴。露冷松梢,風高桂子,醉了還醒卻。北窗高臥,莫教啼鳥驚著。
拼音
譯文
近來哪有我的愁緒呢,哪裏又是我的樂趣?內心一點淒涼與騷人墨客們的千古寂寞相似啊,獨自倚着欄杆看蒼茫大地。在竹林中尋找清泉,在雲霧裏種植樹苗,這樣是不是被叫着真的有閑人啊,可是我這顆閑着的心,不應該長久地呆在峰谷之中啊。
不要說過去的事都一無是處,而今我舉着酒杯獨飲,卻覺得往事就是如此。醉了已不知我是誰誰是我了,不是明月不是白雲不是飛鶴。露漸冷風也急,松葉和桂花正風中搖晃,我醉了卻還清醒着。在北窗上躺着入眠,切莫叫悽慘的鳥啼聲給我從溫柔的夢中驚醒。
注釋
「賦雨巖,效朱希真體」:四卷本甲集作「賦雨巖」。
雨巖:宋·韓淲《澗泉集·卷十二·〈七言律詩·朱卿入雨嵓,本約同遊,一詩呈之〉》云:「雨嵓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駕回。挈杖失從賢者去,住庵應喜謫仙來。中林卧壑先藏野,盤石鳴泉上有梅。蚤夕金華鹿田寺,斯遊重省又遐哉。」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二十一·〈江南東路·信州〉》:「博山在永豐縣西二十里。……唐德韶禪師建剎其中,寺後有卓錫泉。」
朱希真:《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傳·朱敦儒傳〉》:「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志行高潔,雖爲布衣而有朝野之望。……素工詩及樂府,婉麗清暢。」宋·黃昇《花菴詞選·續集卷一·朱希真》:「朱希真名敦儒,博物洽聞,東都名士。南渡初以詞章擅名。天資礦源,有神仙風致。」按:朱希真有《樵歌》三卷行於世。
寥廓:廣信書院本作「寥闊」,玆從四卷本。
並竹: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作「剪竹」。
閑客:廣信書院本作「閑箇」,玆從四卷本。
未應:四卷本作「不應」。
「休説往事皆非,而今云是」句: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露冷松梢:四卷本作「露冷風高」。
風高桂子:四卷本作「松梢桂子」。
「北窗高臥,莫教啼鳥驚着」句:晉·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