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

喚起一襟涼思,未成晚雨,先做秋陰。楚客悲殘,誰解此意登臨。古臺荒、斷霞斜照,新夢黯、微月疏砧。總難禁。盡將幽恨,分付孤斟。 從今。倦看青鏡,既遲勳業,可負煙林。斷梗無憑,歲華搖落又驚心。想蓴汀、水雲愁凝,閒蕙帳、猿鶴悲吟。信沈沈。故園歸計,休更侵尋。
拼音

所属合集

#玉蝴蝶

《玉蝴蝶·喚起一襟涼思》是南宋高觀國的詞作。作者筆下的各種景色,諸如眼前景,天邊景等無一景不緊扣心頭的“歸志”,並且作者抒情言志,層層進道,使他的情志逐漸顯露,最後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浩然歸志。

賞析

這首詞的題材內容,是古代文人墨客中常見的“秋思”之類,似乎沒有超出前人之處。其實,這首詞題材不新,但在寫作手法上有所突破。作者筆下的各種景色,諸如眼前景,天邊景等無一景不緊扣心頭的“歸志”,並且作者抒情言志,層層進道,使他的情志逐漸顯露,最後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浩然歸志。 作者的寫作風格,既清秀又雄渾。有人曾對高觀國的詞作過這樣的評價,說他“特別能立清新之意,善於刪除累贅之詞,寫作風格自成一家”。對此詞來說,這種評價是相當恰當的。 由於這首詞以“秋思”爲主題,所以有的集子把它題爲《秋思》。寫因秋陰降臨而興起的羈旅情懷,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思歸情緒。上片起三句,用情景交煉之筆,總提秋景秋情,爲全詞的總冒,一篇情景,皆由此生髮而成。“秋陰”,從“未成晚雨”看,是指秋雲,雨雖未成,而陰雲先至。其實這裏是兼寫秋天來臨,由《管子》“西方曰辰,其時曰秋,其氣曰陰”的話精簡而成。三句之中,已透露了一派秋意。以下諸句,沿此意脈,寫秋景秋情。“楚客”二句,與柳永《卜算子》詞的“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一樣,暗用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意。這裏作者是以楚客自喻。“悲殘”,承起句而來,情景兼寫,既寫作者悲秋景的殘敗凋零,又抒寫了由此而引起的悲愴之情。但詞孤客異地,舉目無親,此時心境,無人可訴,故着“誰解此意登臨”一句。且“登臨”一句,與下邊的“古臺”等句,又是個很好的過渡句。“古臺荒、斷霞斜照”,是“登臨”所見之景:“臺”既古且荒,既因古而荒,更因秋而荒;霞是“斷霞”,再配以夕陽斜照,一片肅殺悲涼氣氛,便憑空而至。詞人在孤獨登臨之中,躊躇徘徊,回想“新夢”(近時的夢),黯然銷魂;夜色襲來,天邊“微月”,耳中“疏砧”(斷斷續續的搗衣聲,古時秋天特定之景,最能喚起遊子之鄉思),“總難禁”——此景難禁,此情亦難禁。因而上片結句總述此時此刻之情:“盡將幽恨,分付孤斟。”“分付”,猶言“交給”:“斟”,此處指飲酒,幽恨難禁,只好以獨飲悶酒來排遣了!上片由秋景引出秋情,寫情逐漸顯露,但直至上片結束,不揭此情底裏,全讓給下片去一一分析。 下片意思雖表現曲折,但其大意,約爲兩層:一是感慨功業無成。“青鏡”二句,是反用杜甫《江上》“勳業頻看鏡”句意。杜甫急於報國,渴望勳業早就,故頻頻看鏡,爲年華漸老而焦急。這裏作者則是“倦看”,懶於照鏡子,正是失意心態的反映。年華漸老,而勳業不就,愁客滿面,甚至鬢染秋霜,窺鏡只能使自己徒增惆悵,所以“倦看”,前加“從今”,意在加強表現“倦看”,這種情緒,隱隱流露了作者的憤懣,似乎作者發誓不再臨鏡即不再考慮建立勳業的事了! “煙林”,本指隱逸出世:“可負煙林”,即“豈可負煙林”,詞人覺得勳業無望,因作歸隱之想。這就是下片的第二層意思:浩然思歸。詞人用“想蓴汀、水雲愁凝,閒蕙帳、猿鶴悲吟”一組對句表達這種思歸情緒。“蓴汀”,用《晉書》張翰因秋風起而想念家鄉的蓴羹鱸膾,於是浩然歸去的故事,以喻自己的思歸。 “蕙帳”、“猿鶴”,本來都是與隱居有關的事物,孔稚圭《北山移文》有“蕙帳空兮夜鵠怨,山人去兮曉猿驚”之語,謂主人不歸,引起山齋中猿驚鶴怨。詞人用這些具體事物以喻歸隱之志。“水雲愁凝”與“猿鶴悲吟”相對,用以渲染思鄉歸隱的情緒。詞人爲了加強表現這層意思,在“想蓴汀”之前加了“斷梗無憑,歲華搖落又驚心”兩句,以“斷梗”自比:“無憑”,無着落,無依靠,這是寫客中飄零。搖落、凋零,出自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歲華既晚,草木凋零,孤客驚心,這樣,思歸情緒便油然而生,“蓴汀”云云,便縱筆而出,從而顯示了下阪走丸、駿馬駐坡的筆勢,而結句決然歸去的意思,也就隨之而出了。結處“信沉沉”三句,是說盡管“故園”消息渺茫,但是歸計已決,不能再遲疑猶豫了。

高觀國

宋紹興山陰人,字賓王,號竹屋。工詞,與史達祖常相唱和,甚爲張炎所推崇。有《竹屋癡語》。 ► 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