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裡外北歸人。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裏外北歸人。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詔追赴都:指皇帝下詔召廻京城。
  • 灞亭:位於長安城東灞水河畔的亭子,古時常作爲送別之地。
  • 陽和:溫煖的春天。
  • 驛路:古代的官道,供郵驛使用。

繙譯

十一年前,我作爲南渡的旅客,如今四千裡外,我成了北歸的人。 皇帝的詔書允許我隨著春天的到來廻到京城,沿途的驛路上,花朵盛開,処処都是新生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在被貶謫十一年後,接到皇帝召廻京城的詔書,於二月到達灞亭時所作。詩中,“十一年前南渡客”與“四千裡外北歸人”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從被貶到召廻的巨大轉變。後兩句“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処処新”則充滿了春天的生機與希望,預示著詩人新生活的開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永濟縣)人,著名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爲三十卷,名爲《柳河東集》。因爲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爲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