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沈鳳峯二首

沈子趨朝日,同予被命年。 幸茲聯桂楫,忽漫阻淮船。 望已秋臺重,文將北斗懸。 經旬阻談笑,逸思邈雲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沈子(shěn zǐ):指沈括,北宋著名科學家、文學家。
  • 趨朝日(qū cháo rì):向着朝陽走去,比喻向着權力和榮耀追求。
  • 聯桂楫(lián guì jí):一起劃桂木船,指同舟共濟,共同奮鬥。
  • 阻淮船(zǔ huái chuán):被阻礙在淮河的船上,比喻受到困難和阻礙。
  • 秋臺(qiū tái):秋天的臺階,指高處。
  • 北斗(běi dǒu):北斗星,指北方的星辰。
  • 阻談笑(zǔ tán xiào):被困在談笑之中,無法自由暢談。
  • 逸思(yì sī):超脫的思緒,高遠的思想。
  • 邈雲川(miǎo yún chuān):遠在雲端和山川之間,比喻思想超脫。

翻譯

沈括向着朝陽走去,和我一同被賦予使命的年歲。 幸運地一起划着桂木船,卻突然被困在淮河的船上。 眺望已經站在秋天的高處,文采將北斗星懸掛。 經過數日被困在談笑之中,思緒卻飄渺如雲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沈括和作者一同面對困境時的心境。沈括作爲北宋著名科學家和文學家,被賦予重要使命,但在追求榮耀和權力的道路上卻遭遇了困難和阻礙。詩中通過描寫沈括和作者一同划船的情景,表達了共同奮鬥的決心。同時,詩人運用秋天的高處、北斗星等意象,表現了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通過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於追求理想和超越困境的思考。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