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三詩翁集後三首

邁往耽詩志,窮瘝守義身。 不緣好事者,虛負苦心人。 伯道悲無後,原思獨患貧。 招提行樂處,悵望幾長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邁往:超凡脫俗。
  • 耽詩:沉溺於詩歌。
  • 窮瘝:睏苦。
  • 守義:堅守道義。
  • 不緣:不是因爲。
  • 好事者:喜歡多事的人。
  • 虛負:白白地辜負。
  • 苦心人:用心良苦的人。
  • 伯道:指伯夷和叔齊,古代著名的隱士。
  • 原思:指原憲,春鞦時期魯國大夫,以清貧著稱。
  • 招提:寺廟。
  • 悵望:惆悵地望著。
  • 長嚬:長時間地皺眉。

繙譯

超凡脫俗,沉溺於詩歌的志曏,睏苦中堅守道義的身軀。 不是因爲那些喜歡多事的人,白白辜負了用心良苦的人。 伯夷和叔齊悲歎沒有後代,原憲獨自憂慮貧睏。 在寺廟中行樂的地方,惆悵地望著,長時間地皺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歌的熱愛和對道義的堅守,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隱士生活的曏往。詩中通過對比伯夷、叔齊和原憲的境遇,突出了詩人對清貧自守、堅守道義的崇敬之情。最後兩句以寺廟爲背景,抒發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追求。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