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春曉歌

晴天海日出,宛宛陽谷東。曙色淡熹微,漸次開曈曨。 扶桑析木蕩光彩,晶熒下射海水紅。金蛇爍萬道,翠蓋搖千里,天吳象罔伏不動,微茫灝氣浮衝瀜。 三山露出青芙蓉,璇臺貝闕金銀宮。珊瑚木難映水底,瓊枝瑤草煙蔥蘢。 大鵬晞翼候摶奮,蟠桃結實生華風。島夷番舶互隱見,鯨波浩渺天河通。 泰和氣象不易見,髣髴貌入斯圖中。固知畫者好手筆,高齋懸對開心胸。 恍疑潺湲瀉巖壑,似有云氣流冥濛。不須聽天雞,登覽日觀峯。 空聞覓蓬萊,蹈海鞭雷公。蒼蒼海隅在咫尺,想像六合同昭融。 真人開天得賢佐,明良千載今遭逢。至和薰蒸彌宇宙,窮崖絕谷無陰霿。 二儀清寧風雨若,四溟偃息波濤空。化日舒舒煥陽德,千秋萬歲歌時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扶桑:古代傳說中的神樹,又稱日本
  • 曈曨(tóng lóng):光明的樣子
  • 翠蓋:翠綠色的帳篷
  • 天吳:傳說中的神獸
  • 灝氣(hào qì):熱氣
  • 浮衝瀜(fú chōng róng):水面波濤翻騰
  • 三山:傳說中的仙山
  • 青芙蓉:美麗的花朵
  • 璇臺:傳說中的仙島
  • 貝闕:宮殿的門
  • 珊瑚木:珊瑚樹
  • 瓊枝瑤草:美麗的樹枝和草
  • 大鵬:傳說中的神鳥
  • 晞翼:明亮的翅膀
  • 蟠桃:神仙們的果實
  • 島夷:海外的國家
  • 番舶:外國的船隻
  • 鯨波:大海的波濤
  • 浩渺:廣闊無邊
  • 泰和:和平安定
  • 髣髴(fǎng fú):形容模樣
  • 斯圖:這裏指畫作
  • 潺湲(chán yuān):水流的聲音
  • 冥濛(míng méng):模糊不清
  • 蓬萊:神話中的仙境
  • 鞭雷公:掌管雷電的神明
  • 六合:天地間的空間
  • 真人:道家稱道德高尚的人
  • 明良:明君良臣
  • 至和:極爲和諧
  • 窮崖絕谷:險峻的山崖和深谷
  • 陰霿(mù):陰暗潮溼
  • 二儀:陰陽
  • 四溟:四大洋
  • 偃息:平靜
  • 雍:和諧

翻譯

海天春曉歌

晴朗的天空中,海面上的太陽緩緩升起,像是在陽谷的東方。晨曦的光芒漸漸明亮,一點點展現出光明的模樣。

扶桑樹散發出絢麗的光彩,晶瑩閃爍着海水的紅色。金色的蛇在海面上閃耀着,翠綠色的帳篷搖曳着,天吳神獸也不安靜,熱氣在水面上波濤洶涌。

三座仙山顯露出青芙蓉般的美麗,璇臺仙島上金銀宮殿璀璨奪目。珊瑚樹難以映射到水底,美麗的樹枝和草叢鬱鬱蔥蔥。

大鵬展翅準備飛翔,蟠桃結實,生出華美的果實。海外的島國和外國的船隻相互隱現,大海波濤浩渺,連接着天河。

和平安定的氣象難以捉摸,美麗的模樣被描繪在畫作中。彷彿聽到水流的潺潺聲,似乎有云霧繚繞。不必聽天雞的預言,登高望遠,觀賞日出的羣山。

空中傳聞尋找蓬萊仙境的傳說,踏海而行,揮動雷公的鞭子。蒼茫的海角近在咫尺,想象着六合間的和諧融合。

真人開創天地,得到賢明的輔佐,明君良臣千年今日相遇。至和的氣息瀰漫整個宇宙,險峻的山崖深谷中沒有一絲陰霿。

陰陽清靜,風雨如常,四大洋平靜無波濤。太陽舒展着光明的德行,千秋萬歲,歌頌着和諧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話般的世界,充滿了神祕和美麗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神話傳說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於理想化世界的嚮往和想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想象力,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一個神奇的仙境之中。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