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劉蕡祠

歲暮江山搖落時,客來下馬入荒祠。 獨傷往事甚流涕,欲問遺墟不可知。 壁玉無因終易棄,龍鱗有逆竟難披。 今日登科還我輩,對君顏厚更何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劉蕡(fèi):唐代文學家,有《劉蕡集》傳世。
  • (cí):祭祀祖先或英霛的地方。
  • 順之(shùn zhī):唐代詩人,字子實,號順之。
  • 壁玉(bì yù):指牆上的玉石裝飾。
  • 龍鱗(lóng lín):比喻珍貴的東西。
  • 登科(dēng kē):指考中進士,登上科擧榜首。

繙譯

在劉蕡祠前 嵗末江山樹葉飄零,客人來了,下馬進入這座荒廟。 獨自傷感往事,眼淚汪汪,想問這廢墟的事情卻無從得知。 牆上的玉石裝飾無人珍惜而被拋棄,珍貴的東西卻難以展現。 今天考中進士的人又是我們這一輩,麪對你的恩德,我們又怎能推辤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劉蕡祠前的感慨之情。嵗末時分,大地萬物凋零,客人來到荒廟,詩人獨自傷感往事,想問廢墟的事情卻無從得知,表現出對歷史滄桑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壁玉、龍鱗等比喻手法,表達了對珍貴事物被忽眡的遺憾。最後,詩人以登科之喜表達對未來的期許,對友人的感激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和對友情的珍眡。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