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裏吳仲機聚石族於窗外被之以菖蒲濯之以漣漪而象諸山焉大夫士鹹詠歌之珠玉盈帙里人程仁表以仲機命來徵詩予

溪南賓主皆好奇,平生石癖人所知。鞭笞無脛千里致,一旦位別分宗枝。 每疑鬼工鑿混沌,混沌既破清濁離。高低起伏波浪勢,無乃此山能似之。 何須扳援昆崙頂,何須陟降泰華陲。分明六丁精猛力,夜半奮擊千鈞錘。 只今蟠屈小窗外,尚覺餘潤生鱗鬐。良工未敢滿高價,盆池暫濯清漣漪。 谺者爲巖缺爲洞,剡者爲槊張爲旗。?瓏密伺乍掩映,委曲暗想猶嶮巇。 金刀誰剪菡萏蕊,鐵網自罥珊瑚枝。青青菖蒲已旖旎,采采卷耳同葳蕤。 天開晴雲走浩浩,日暮曖翠收遲遲。君不見欒城父子百代師,木假正以文字娛。 烏飛兔走幾朝夕,英華消歇良堪悲。豈若吳君處幽闃,冠帶濟濟哦書詩。 鄭郎編詩繼騷雅,牛馱馬載瓊琚詞。便當乞我九節杖,高秋咽露珠累累。 眼明如月發返黑,黃石再有相逢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ìng):小腿。
  • 宗枝:家族的分支。
  • 混沌:天地未分前的狀態。
  • 陟降 (zhì jiàng):上下行走。
  •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神祇,常被認爲是天界的力士。
  • 蟠屈 (pán qū):彎曲磐繞。
  • 馀潤 (yú rùn):多餘的潤澤。
  • 鱗鬐 (lín qí):魚鱗和魚鰭。
  • (xiā):山穀中的空洞。
  • (yǎn):削尖。
  • (shuò):古代的一種長矛。
  • ?瓏 (qī lóng):形容玉石的精致。
  • 委曲 (wěi qū):曲折。
  • 嶮巇 (xiǎn xī):險峻。
  • 菡萏 (hàn dàn):荷花。
  • (juàn):懸掛。
  • 旖旎 (yǐ nǐ):柔美。
  • 葳蕤 (wēi ruí):茂盛。
  • 曖翠 (ài cuì):昏暗的綠色。
  • 欒城父子:指古代的文學家。
  • 烏飛兔走:比喻時間流逝。
  • 幽闃 (yōu qù):幽靜。
  • 哦書詩:吟詠詩歌。
  • 騷雅: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大雅》。
  • 瓊琚 (qióng jū):美玉。
  • 九節杖:傳說中的仙人所用的杖。
  • 黃石:指黃石公,傳說中的仙人。

繙譯

谿南的賓主都很好奇,平生對石頭的愛好是人所共知的。他們不惜千裡迢迢地運來石頭,一旦石頭被分別放置,就形成了各自家族的分支。

人們常常懷疑這些石頭是鬼斧神工鑿出來的,一旦天地分開,清濁分離。石頭高低起伏,像是波浪的形態,倣彿這些山峰能夠模倣它。

無需攀登崑侖山頂,也無需上下泰華山邊。這些石頭分明是六丁神祇的精猛力,夜半時分奮力擊打千鈞鎚所成。

如今這些石頭磐繞在小窗外,還覺得它們有多餘的潤澤,像是魚鱗和魚鰭。技藝高超的工匠還未敢定出高價,衹是暫時將它們放在盆池中,用清漣漪洗滌。

山穀中的空洞變成了巖洞,削尖的石頭像是長矛和旗幟。精致的玉石時而掩映,曲折的景象讓人想象其險峻。

誰用金刀剪下荷花的蕊,誰用鉄網懸掛珊瑚枝。青青的菖蒲已經柔美,採採的卷耳同樣茂盛。

天空中晴朗的雲彩浩浩蕩蕩,日暮時分昏暗的綠色漸漸消失。你看,欒城父子是百代文學的師表,木制的書架正是用來享受文字的樂趣。

烏飛兔走,時光流逝,英華消散,實在令人悲哀。但吳君卻能処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戴著冠帶吟詠詩歌。

鄭郎編詩繼承了《國風》和《大雅》的傳統,牛馱馬載著美玉般的詞句。就應該請我拿著九節杖,高鞦時節,露珠累累,眼睛明亮如月,頭發反而黑了,黃石公再有相逢的時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谿南賓主對石頭的獨特愛好,以及他們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創造。詩中通過對石頭的描繪,展現了自然與人工的和諧結郃,以及對美的無限追求。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文學傳統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唐桂芳

元明間歙縣人,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又號三峯。唐元子。少從洪焱祖學。元至正中,授崇安縣教諭,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辭不就。尋攝紫陽書院山長。卒年七十有三。有《白雲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