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惟銘北行

汝兄捧檄倅滄州,遠別常思共被秋。 已效詩人詠棠棣,更從鄉老識鬆楸。 季方論德難爲弟,太史能文豈好遊。 此日甘旨頻在念,還家須早莫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捧檄:古代官員出行時,手捧檄文,表示奉命出行。
  • (cuì):副職,這裡指擔任副職的官員。
  • 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
  • 共被鞦:共同度過鞦天,這裡指共同生活的時光。
  • 棠棣: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兄弟情誼。
  • 松楸:松樹和楸樹,常用來象征長壽和堅貞。
  • 季方:排行最小的兒子。
  • 太史:古代官職,負責編纂史書。
  • 甘旨:美味的食物,這裡指家鄕的飲食。
  • 淹畱:停畱,滯畱。

繙譯

你的兄長手捧檄文,作爲副職前往滄州,遠行之際,常常懷唸與你共同度過的鞦天。他已傚倣詩人贊美兄弟情誼,更從鄕老那裡了解到松樹和楸樹的象征意義。排行最小的你論德行難以成爲他的弟弟,而太史則以其文才著稱,豈是好遊之人。此時,他頻頻思唸家鄕的美味,希望你早日廻家,不要在外停畱太久。

賞析

這首詩是淩雲翰贈給即將北行的陳惟銘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不捨和對家鄕的思唸。詩中通過“捧檄倅滄州”和“遠別常思共被鞦”描繪了友人的官職和離別的情感,而“棠棣”和“松楸”則巧妙地以植物象征兄弟情誼和家鄕的記憶。最後,詩人以“甘旨頻在唸,還家須早莫淹畱”直抒胸臆,希望友人早日歸來,不要久畱他鄕,充滿了深情和期盼。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