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懶日甚不作詩者二年矣閒者二三子以歌詠相樂請題於吾兄遁庵遂以歲月坐成晚命之因事感懷成五章以自遣志之所

罷書掩關臥,窗牖亂清樾。 風枝驚宿鳥,扎扎畏顛越。 葉聲走前庭,誤聽雨未歇。 不知霜巳重,但覺寒切骨。 耿耿不能寐,起坐候明發。 試問夜如何,虛檐轉殘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掩關:閉門。
  • 窗牖:窗戶。
  • 清樾:清涼的樹廕。
  • 紥紥:形容鳥叫聲。
  • 顛越:跌落。
  • 耿耿:心中不安,煩躁。
  • 明發:天明。
  • 虛簷:空曠的屋簷。
  • 殘月:即將消失的月亮。

繙譯

我嬾散得越來越嚴重,已經兩年沒有寫詩了。閑暇時,幾位朋友以歌詠自娛,請我爲他們題詩。我的兄長遁菴以“嵗月坐成晚”爲題,我因此感懷而寫下五首詩,用以自我排遣。我所表達的情感,自己也不知道是否顯得粗陋,但讀者或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啓示。

我閉門不出,躺在牀上,窗戶外的樹廕顯得格外清涼。風吹動樹枝,驚醒了棲息的鳥兒,它們發出“紥紥”的叫聲,似乎害怕跌落。葉子的聲音傳到前庭,我誤以爲是雨聲未停。不知道霜已經很重,衹覺得寒冷透骨。我心中煩躁,無法入睡,起身坐著等待天明。試問夜已多深,衹見空曠的屋簷下,月亮即將消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深夜中的孤獨與不安。通過描繪窗外的自然景象,如風枝、宿鳥、葉聲等,作者巧妙地傳達了自己的心境。詩中的“不知霜已重,但覺寒切骨”不僅描繪了自然環境的寒冷,也隱喻了內心的孤寂與淒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在靜夜中的深沉思緒和對自然細微之処的敏銳感受。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