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拜掃盤桓南城親友家書所聞見俚歌十首

· 宋褧
曉攜兒侄拜先壟,常恐重來徑路迷。 馬上舉鞭頻指示,石碑東畔綠楊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古代有寒食禁火、祭掃墳墓的習俗。
  • 拜掃:祭拜並清掃墳墓,以示對先人的懷念和尊敬。
  • 盤桓:徘徊,逗留。
  • 南城:指城南,具體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居住的地方。
  • 親友家:親戚和朋友的家庭。
  • 俚歌:民間歌謠,這裏指詩人創作的詩歌。
  • 先壟:祖先的墳墓。
  • 徑路迷:擔心找不到回去的路。
  • 舉鞭:揮動馬鞭,這裏指騎馬的動作。
  • 頻指示:頻繁地指點,告訴同行的人方向或事物。
  • 石碑東畔:石碑的東邊。
  • 綠楊西:綠楊樹的西邊。

翻譯

清晨帶着兒侄去祭拜祖先的墳墓, 心中常擔心再次來時會迷失方向。 騎在馬上,我頻頻舉起馬鞭指點, 告訴他們,石碑的東邊,綠楊樹的西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寒食節期間詩人帶着兒侄去祭拜祖先墳墓的情景。詩中,「曉攜兒侄拜先壟」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祖先的敬仰之情,也體現了他對家族傳統的重視。後兩句「馬上舉鞭頻指示,石碑東畔綠楊西」,則通過具體的動作和地標,展現了詩人在祭拜過程中的細心和謹慎,同時也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慮,擔心未來再次來此時會迷失方向。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家族和傳統的深厚情感。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