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老堂

· 宋褧
臨水垂楊繞院鬆,高堂仙客養疏慵。 道存柱史五千字,心在蓬萊第一峯。 未可逍遙空看鶴,不妨勞動急呼龍。 我慚不得金丹術,塵滿衣襟抗俗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疏慵:懶散,不勤奮。
  • 道存柱史:指老子,因其曾爲周柱下史,故稱。
  • 五千字:指《道德經》,相傳老子著,共五千餘字。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
  • 第一峯:指蓬萊山中的最高峯,象徵仙境中的極致之地。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勞動:此處指使喚,驅使。
  • 抗俗容:與世俗抗衡的容貌或態度。

翻譯

臨水的垂柳環繞着院中的松樹,高堂上的仙人過着懶散的生活。 他的道存在於老子的五千字《道德經》中,他的心則在蓬萊仙山的第一高峯上。 他並不只是空看着仙鶴逍遙自在,而是急切地呼喚龍來使喚。 我感到慚愧,因爲我沒有煉成金丹的仙術,只能塵滿衣襟,保持着與世俗抗衡的容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仙風道骨的高士形象,通過「臨水垂楊」、「高堂仙客」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道存柱史五千字,心在蓬萊第一峯」表達了高士對道家哲學的深刻理解和嚮往仙境的情懷。後兩句則通過對比仙鶴的逍遙和呼龍的急切,以及自身的無奈,展現了詩人對仙道生活的嚮往與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超脫世俗、追求仙道的嚮往。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