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對月
月夕浮雲變蒼狗,無術因之徹其蔀。海風今夜東南來,盡捲飛埃絕纖垢。
碧天萬里開冰壺,清光落我持杯手。宿羽聯翩翻露巢,寒兔迷離搗霜臼。
嘉賓況爾平生歡,如此良宵寧可負。鄰家麴生好風味,三百青錢呼一斗。
桂香正熟菊未莏,蓴羹爛煮橙可剖。清樽倒射白獸光,綠波盪搖金虯走。
老儂斷葷不止酒,喜客和月吞入口。興酣且致舋舋談,歌成自答嗚嗚缶。
百年此樂能幾何?瓢空更起謀諸婦。身間無事古所貴,有客無酒時則不。
但願月光長入杯,歲歲年年爲君壽。明朝更上文筆峯,探支西風作重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月夕:指農曆每月十五的夜晚,即中秋之夜。
- 蒼狗:比喻雲的形狀多變,如狗的形態。
- 徹其蔀(bù):徹底清除遮擋物。蔀,遮擋陽光的草蓆。
- 飛埃:飛揚的塵土。
- 纖垢:細小的污垢。
- 冰壺:比喻月亮,因其清冷如冰。
- 宿羽:指棲息的鳥。
- 露巢:露水沾溼的鳥巢。
- 寒兔:指月亮中的玉兔,常用來代指月亮。
- 霜臼:搗霜的石臼,這裏指月亮中的玉兔搗藥的情景。
- 麴生:指酒,因酒能使人心情舒暢,故稱。
- 三百青錢:指錢幣,這裏用來形容酒的價格。
- 莏(suō):指菊花開放。
- 蓴羹:用蓴菜做的湯。
- 橙可剖:橙子可以切開食用。
- 白獸光:指酒杯反射的光芒。
- 綠波:指酒。
- 金虯(qiú):金色的龍,這裏形容酒的光澤。
- 舋舋(xìn)談:高談闊論。
- 嗚嗚缶(fǒu):指擊缶發出的聲音,缶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 瓢空:指酒杯空了。
- 謀諸婦:指與妻子商量再取酒。
- 身閒:指身體閒適,無事可做。
- 文筆峯:地名,可能指某個山峯或文人聚集的地方。
- 探支:指提前支取。
- 西風:指秋風。
- 重九:即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翻譯
中秋之夜,雲彩變幻莫測,我無法驅散遮擋月光的雲層。今夜海風從東南吹來,捲走了所有的塵埃,清除了微小的污垢。
碧空萬里,月亮如冰壺般清冷,清光灑在我的酒杯上。棲息的鳥兒在露水中翻飛,寒月中的玉兔似乎在搗着霜臼。
有嘉賓與我平生歡喜,這樣的良宵怎能辜負。鄰家的美酒風味絕佳,只需三百青錢就能換來一斗。
桂花正香,菊花還未全開,蓴菜湯和橙子都已準備好。酒杯反射着白獸般的光芒,酒液如綠波盪漾,金龍在其中游走。
我雖斷葷但不斷酒,喜歡客人將月光與酒一同吞下。興致高漲時高談闊論,歌聲自答,擊缶聲嗚嗚作響。
這樣的快樂百年能有幾次?酒杯空了,我更想與妻子商量再取酒。身閒無事是古人所貴,有客無酒時則不。
但願月光常入杯中,年年歲歲爲君祝壽。明天我還要登上文筆峯,提前感受秋風,慶祝重陽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秋之夜的月色與宴飲場景,通過對月光的讚美和對友情的珍視,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碧天萬里開冰壺」、「綠波盪搖金虯走」,展現了月光的清冷與酒光的璀璨。同時,詩人的情感真摯,語言流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整首詩洋溢着節日的歡樂氣氛和詩人的豪放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