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道人歌

· 宋褧
天台道人住幽燕,相知垂及二十年。黃冠羽衣固不與衆異,心脾一片常若冰雪之灑然。 瞳子點漆黑,兩頰朝霞鮮。不知世有熊經鳥伸吐納鍊攝之祕訣,方寸坦坦泓渟淵。 閭閻府署得失已不掛齒頰,煉丹蛻骨又不形語言。 不曲意諧俗而俗自喜不超然,逃名而名自賢。不爲壺公左慈之幻眩,不爲祀竈卻老之誕謾。 病者相謁徑走馬往救,不屑屑責報歸來燕坐高槐軒。 藝精時猶閉戶究難素,客至大叫拍案治具傾玉船。 共談南土風物輒歡笑京衢,風沙暑雨亦復不厭能留連。 我爲道人寫真已太逼,何用縑素施丹鉛。他年史筆不傳方士傳方技,歷歷爲我徵長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台道人:指居住在天台山的道士。
  • 幽燕:古代地名,指今河北省北部及遼寧省一帶。
  • 黃冠羽衣:道士的服飾,黃色的帽子和羽毛裝飾的衣服。
  • 冰雪之灑然:形容心境如冰雪般清澈。
  • 瞳子點漆黑:形容眼睛黑亮如漆。
  • 熊經鳥伸:古代養生術語,指模仿熊和鳥的動作以鍛鍊身體。
  • 方寸坦坦泓渟淵:形容心境寬廣深邃。
  • 閭閻府署:指民間和官府的事務。
  • 煉丹蛻骨:道家修煉的一種方法,指煉製丹藥以求長生不老。
  • 壺公左慈:指古代傳說中的道士壺公和左慈,以法術著稱。
  • 祀竈卻老:指祭祀竈神以求長生不老。
  • 不屑屑責報:不計較回報。
  • 燕坐高槐軒:在高大的槐樹下的亭子裏靜坐。
  • 治具傾玉船:準備酒食,傾倒美酒。
  • 南土風物:指南方的風景和物產。
  • 京衢:京城的街道。
  • 縑素施丹鉛:指繪畫用的絹和顏料。
  • 方士傳方技:指道士的傳記和技藝。

翻譯

天台山的道士居住在幽燕之地,我與他相識已近二十年。他的服飾雖然與衆不同,但他的心境卻如冰雪般清澈。他的眼睛黑亮如漆,兩頰紅潤如朝霞。他並不瞭解世間的養生祕訣,但他的心境寬廣深邃。民間和官府的事務他已不掛在心上,修煉丹藥以求長生不老的事也不形於言表。他不刻意迎合世俗,但世俗自然喜歡他;他不想超然逃名,但名聲自然顯赫。他不使用壺公左慈那樣的幻術,也不信奉祭祀竈神以求長生不老的謬論。病人求助於他,他立即前往救治,不計較回報,歸來後在高大的槐樹下的亭子裏靜坐。技藝精湛時,他還會閉門深究,客人到來時,他會大聲歡笑,準備酒食,傾倒美酒。談論南方的風景和物產時,他總是歡笑,即使在京城的街道上遇到風沙暑雨,他也能留連忘返。我已經爲這位道士畫了一幅逼真的肖像,何需再用絹和顏料來描繪。將來在史書中,不傳方士的傳記,而傳他的技藝,歷歷在目,爲我寫下長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超脫世俗、心境清澈的天台道人形象。通過對其服飾、外貌、心境和行爲的描寫,展現了道人高潔的品格和精湛的技藝。詩中,「冰雪之灑然」、「方寸坦坦泓渟淵」等詞句,生動地傳達了道人內心的純淨與深邃。同時,通過對道人與世俗關係的處理,以及對技藝和生活的態度,進一步突出了道人超然物外、不爲名利所累的高尚情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道人品格的讚美和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