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實夫覲省回漳州

· 宋褧
赤嶺坡前春日遲,楊柳橋下暮潮低。 閩中游子歌相別,天上故人書漫題。 茉莉吹香來竹戶,麇䴥作隊過鬆畦。 良田美樹還家樂,昨日青林杜宇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覲省(jìn shěng):探望父母或尊親。
  • 漳州:地名,今福建省漳州市。
  • 赤嶺坡: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 茉莉:一種香花,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
  • 麇䴥(jūn lù):麇,即獐子;䴥,即麂,均爲鹿科動物。
  • 鬆畦(sōng qí):種有松樹的田埂。
  • 青林:青翠的樹林。
  • 杜宇:即杜鵑,常在春天啼叫,聲音悽切,常用來象徵離別或思鄉。

翻譯

在赤嶺坡前,春日似乎遲遲不至, 楊柳橋下,傍晚的潮水低低地拍打着岸邊。 在閩中,遊子們相互唱着歌告別, 天上的故人,書信隨意地題寫着。 茉莉花香飄來,吹開了竹門, 麇和䴥成羣結隊,穿過種滿松樹的田埂。 擁有良田和美景,回家的樂趣無窮, 昨日,青翠的樹林中,杜鵑啼叫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裏遊子離別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歸途的嚮往。詩中「赤嶺坡前春日遲」與「楊柳橋下暮潮低」形成了時間與空間的對比,營造出一種時光緩慢流逝的感覺。後句以茉莉花香、麇䴥過鬆畦等自然景象,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美好生活的懷念。結尾的「昨日青林杜宇啼」則巧妙地以杜鵑的啼叫,象徵着離別的哀愁和歸途的期盼。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