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之子:這個人。
- 輕財:不看重錢財。
- 好義:愛好正義。
- 行道:行走在路上。
- 不拾遺:不撿拾別人遺失的物品,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 開元:唐朝的一個年號,代表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
- 貞觀:唐朝的另一個年號,也是繁榮昌盛的象徵。
翻譯
這個人不看重錢財,卻非常愛好正義,他的行爲就像走在路上不會撿拾別人遺失的物品一樣高尚。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世界的希望,彷彿回到了開元和貞觀那樣繁榮昌盛的時代。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辛瑞卿的讚美,展現了作者對高尚品德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詩中「之子輕財能好義」直接點明瞭辛瑞卿的品德特點,而「事如行道不拾遺」則進一步以具體的行爲來形象化這種品德。後兩句通過對比現實與歷史,表達了對當下社會風氣的不滿和對過去繁榮時期的懷念,同時也寄寓了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作者對正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
宋褧的其他作品
- 《 同十七弟訓南城訪友不遇且聞將有金陵之行 》 —— [ 元 ] 宋褧
- 《 竹枝歌六首自溫州抵處州途中作 》 —— [ 元 ] 宋褧
- 《 鑑湖水送烏希說 》 —— [ 元 ] 宋褧
- 《 得周子善書問京師事及賤跡以絕句十首奉答 》 —— [ 元 ] 宋褧
- 《 竹枝歌四首送安慶教授朱仁卿 》 —— [ 元 ] 宋褧
- 《 六月三日寄籲 》 —— [ 元 ] 宋褧
- 《 先兄正獻公墳所寒食五首 其五 》 —— [ 元 ] 宋褧
- 《 乞巧辭二章 》 —— [ 元 ] 宋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