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十七弟訓南城訪友不遇且聞將有金陵之行

· 宋褧
芳徑暴橋西,徘徊白板扉。 家人出簾語,小季掉鞭歸。 榆莢晴將老,楊花晚漸稀。 仍聞欲南棹,情思愈依依。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芳徑:花草叢生的小路。
  • 暴橋:橋名,具體位置不詳。
  • 白板扉:白色的木門。
  • 小季:指年紀較小的弟弟。
  • 掉鞭:揮動馬鞭,指騎馬。
  • 榆莢:榆樹的果實,形似錢幣。
  • 晴將老:指榆莢在晴朗的天氣中即將成熟。
  • 楊花:楊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隨風飄散。
  • 晚漸稀:指楊花在傍晚時分逐漸減少。
  • 南棹:指南行的船隻。
  • 依依:形容情感纏綿,依依不捨。

翻譯

在花草叢生的小路和暴橋西邊,我們徘徊在白色的木門前。 家人從簾子後走出來說話,我年輕的弟弟揮動馬鞭騎馬歸來。 榆樹的果實晴朗的日子裏即將成熟,楊樹的種子在傍晚時分逐漸減少。 仍然聽說你想要乘船南行,我的情感更加纏綿不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弟弟一同前往南城訪友,卻未遇而歸的情景。詩中通過「芳徑」、「暴橋」、「白板扉」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而略帶憂鬱的鄉村畫面。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即將離別的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無奈。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