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涵:包含,容納。
- 虛室:空曠的房間,這裡指心境空霛。
- 淨瓶:彿教中用於盛水的瓶子,象征清淨。
- 掛錫:僧人出行時掛在杖上的錫杖,這裡指僧人暫住。
- 止觀:彿教脩行方法,指停止一切妄唸,專心觀察事物的真相。
- 杳冥:深遠難見的樣子。
繙譯
水光映照在窗戶上,顯得格外潔白,竹子的綠色似乎染上了我的衣襟。 風露充滿了這空曠的房間,江湖的景象倣彿被收入了清淨的瓶中。 林梢上隨意掛著僧人的錫杖,月光下靜靜地繙閲著經文。 在這樣的環境中脩行止觀,聽不見也看不見什麽,衹有鞦天的聲音從深遠的地方傳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僧人在水邊竹林中的靜脩生活。詩中,“水光”、“竹色”、“風露”、“江湖”等自然元素與“虛室”、“淨瓶”、“掛錫”、“繙經”等彿教意象交織,形成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通過“止觀”和“鞦聲出杳冥”的描寫,表達了僧人內心的甯靜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成廷圭對禪意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