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居官寄友

· 葉顒
不信宦遊拙,功名未有成。 半生燕北老,十載越南征。 每嘆黃金盡,空驚白髮生。 何時燈火夜,相與話歸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宦遊:指離家在外做官。
  • 燕北:指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古時爲燕國的北部地區。
  • 越南征:指遠征到越南,這裏可能是指作者在南方長期征戰或任職。
  • 黃金盡:比喻財富耗盡。
  • 白髮生:指頭髮變白,暗示年老。
  • 燈火夜:指夜晚點燈的時刻,常用來象徵家人團聚或溫馨的時光。
  • 歸耕:回家務農,比喻退休或結束官場生涯。

翻譯

我不相信離家在外做官是一種笨拙的選擇,但至今功名還未有所成就。半輩子的時光在燕北度過,十年間又在南方征戰。常常感嘆財富耗盡,空自驚訝於白髮增多。何時能在夜晚的燈火下,與你一起談論歸鄉務農的計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反思和對歸隱田園生活的嚮往。詩中,「不信宦遊拙」一句,既顯示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堅持,也透露出對自己未能功成名就的無奈。通過「半生燕北老,十載越南征」,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官場經歷,流露出對漫長征戰和漂泊生活的疲憊。後兩句「每嘆黃金盡,空驚白髮生」則進一步以財富的耗盡和年華的老去,來象徵官場生涯的辛酸和不易。最後,作者通過「何時燈火夜,相與話歸耕」表達了對未來平靜生活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與友人共度寧靜的夜晚,談論歸隱田園的美好願景。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深刻反思和對田園生活的深切向往。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