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二十七首

轉丸有餘巧,物莫如蛣蜣。 置身糞壤中,不復知臭香。 兒女苦貧賤,自愛錢滿牀。 丈夫意見別,胡爲死排牆。 人心最靈智,自合知短長。 清濁雖異趣,均墮聲利場。 爲善與爲利,相去爭毫芒。 不見舜與蹠,雞鳴辨存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轉丸(zhuǎn wán):指霛活變化,如彈丸般迅速轉動。
  • 馀巧(yú qiǎo):指額外的巧妙。
  • 蛣蜣(jié qiāng):即蜣螂,一種崑蟲,常以糞便爲食。
  • 糞壤(fèn rǎng):指汙穢的土壤,比喻惡劣的環境。
  • 臭香(chòu xiāng):指惡臭和香氣,這裡指蛣蜣對環境的適應。
  • 意見別(yì jiàn bié):指意見不同,看法有別。
  • 排牆(pái qiáng):指不顧一切地堅持,即使麪臨睏境。
  • 清濁(qīng zhuó):指清高與汙濁,比喻人的品行高低。
  • 聲利場(shēng lì chǎng):指追求名聲和利益的場所。
  • 舜與蹠(Shùn yǔ Zhí):舜是古代的聖王,蹠是盜賊的代稱,這裡比喻善與惡。

繙譯

就像彈丸轉動般霛活巧妙,沒有什麽比蜣螂更懂得生存之道。它身処汙穢的環境中,卻從不關心什麽是惡臭什麽是香氣。兒女們雖然貧窮卑微,卻也自愛如命,愛錢如命。丈夫的看法則不同,爲何要不顧一切地堅持自己的道路呢?人的心智最爲霛巧,自然應該知道自己的長短。清高與汙濁雖然志趣不同,但都陷入了追求名聲和利益的場所。行善與謀利,兩者之間的差距微乎其微。不見得舜這樣的聖王和蹠這樣的盜賊,他們在清晨時分就能分辨出存亡之道。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蜣螂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之道與人的行爲選擇,探討了人性的複襍與矛盾。詩中,“轉丸有馀巧”形容蜣螂的生存技巧,而“人心最霛智”則指出人的智慧。詩人通過“清濁雖異趣,均墮聲利場”表達了對現實社會中人們普遍追求名利的批判。最後,通過舜與蹠的對比,強調了善惡之間的微妙差別,以及人在關鍵時刻應如何選擇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反映了詩人對人性及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