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遲 · 題闕

· 白樸
碧梧深院悄。清明過也,鞦韆閒了。楊柳陰中,又是一番啼鳥。人去瑤臺路遠,孤負卻、花前歡笑。音信杳。西樓盡日,憑欄凝眺。 縹緲。霧閣雲窗,恨夢斷青鸞,夜深寒悄。檐玉敲殘,捱得五更風小。麝注金猊燼冷,畫燭短、銀屏空照。芳徑曉。惆悵落紅多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碧梧:青綠色的梧桐樹。
  •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比喻美好的境地。
  • 音信杳:音信全無。
  • 縹緲:形容隱約、不清晰的樣子。
  • 霧閣雲窗:形容雲霧繚繞的樓閣,比喻仙境或幽靜的居所。
  • 青鸞: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 麝注金猊:麝香和金猊(一種香爐),這裡指香爐中的香已經燃盡。
  • 銀屏:銀色的屏風,這裡指屏風後的空間空曠無人。
  • 惆悵:形容心情失落、憂傷。

繙譯

在碧綠的梧桐樹下,深深的院子裡靜悄悄的。清明時節已經過去,鞦千也閑置了。楊柳樹廕下,又是一番鳥兒啼鳴。人們離瑤台之路遙遠,辜負了花前的歡笑。音信全無,整日裡,我站在西樓上,憑欄遠望。

隱約的雲霧繚繞著樓閣,遺憾夢中的青鸞已斷,深夜裡寒意襲人。屋簷上的風鈴敲響,直到五更天風才小了些。香爐中的麝香和金猊已經燃盡冷卻,畫燭也短了,銀屏後空無一人。清晨的小逕上,我惆悵地看著落花有多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清明過後的靜謐景象,通過“碧梧深院”、“鞦千閑了”等細節,傳達出一種孤寂和思唸的情感。詞中“人去瑤台路遠”表達了與美好事物的距離感,而“音信杳”則加深了這種隔閡和無奈。後半部分通過“霧閣雲窗”、“青鸞夢斷”等意象,營造了一種夢幻而淒美的氛圍,表達了深深的思唸和惆悵。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白樸詞作的獨特魅力。

白樸

白樸

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說爲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等。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