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

楚鄉節物又今朝,老大催人不肯饒。 歲久菖花初見面,病多艾葉已盈腰。 浪濤何處尋沉魄,菰黍無心逐畫橈。 莫到獨醒空過了,旗亭風急又相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午:即端午節。
  • 楚鄉:楚地,今湖北一帶,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
  • 節物:節日特有的物品或風俗。
  • 今朝:今天。
  • 老大:年老。
  • 催人:催促人,這裏指時間催人老。
  • 菖花:菖蒲花,端午節時常用的植物。
  • 艾葉:艾草,端午節時常用的植物,用於驅邪。
  • 盈腰:滿腰,形容艾葉很多。
  • 浪濤:波濤。
  • 沉魄:沉沒的魂魄,指屈原。
  • 菰黍:菰米和黍子,端午節的食物。
  • 畫橈:裝飾華麗的船。
  • 旗亭:酒樓。
  • 風急:風大。
  • 相招:邀請。

翻譯

在楚地,端午節的習俗和物品又出現在今天,年老的時間催促着人不肯放過。 多年未見的菖蒲花剛剛露面,而我多病,艾草已經掛滿了腰間。 波濤中何處能尋找到沉沒的屈原魂魄,菰米和黍子無心隨着華麗的船隻漂流。 不要獨自清醒地錯過了這個節日,酒樓上風大,又有人邀請我共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端午節時的景象,通過「菖花」、「艾葉」等節日特有的物品,以及「浪濤何處尋沉魄」對屈原的懷念,表達了詩人對節日的感慨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詩中「老大催人不肯饒」一句,深刻反映了詩人對年老和時間流逝的感慨。最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不願獨自清醒錯過節日,願意與友人共飲的豁達情懷。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