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二首

· 杜甫
城郭悲笳暮,村墟過翼稀。 甲兵年數久,賦斂夜深歸。 暗樹依巖落,明河繞塞微。 鬥斜人更望,月細鵲休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城郭:城牆,這裡指城市。
  • :古代一種樂器,常用於軍中,這裡指軍號聲。
  • 村墟:村莊。
  • 過翼:飛過的鳥。
  • 甲兵:鎧甲和兵器,代指戰爭。
  • 賦歛:征收的賦稅。
  • 明河:銀河。
  • :邊塞。
  • :北鬭星。
  • :喜鵲。

繙譯

城市在黃昏的軍號聲中顯得悲傷,村莊裡飛過的鳥兒稀少。 戰爭已經持續多年,深夜裡,征收的賦稅才剛剛歸家。 暗淡的樹木依傍著巖石落下,明亮的銀河環繞著邊塞微微閃爍。 北鬭星斜掛,人們仍在遠望,月亮細小,喜鵲不再飛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戰亂中的夜晚景象,通過城郭、村墟、甲兵等元素,傳達出戰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深重影響。詩中“暗樹依巖落,明河繞塞微”一句,以對比手法展現了夜晚的靜謐與邊塞的孤寂。結尾的“鬭斜人更望,月細鵲休飛”則深化了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杜甫對戰亂時代的深刻感受。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