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

· 杜甫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蘭摧白露下,桂折秋風前。 府中羅舊尹,沙道尚依然。 赫赫蕭京兆,今爲時所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指漆樹的汁液,可用於制作漆器。
  • :指油脂,這裡比喻有才能的人。
  • :一種香草,象征高潔。
  • :桂樹,象征榮譽和地位。
  • 府中:指官府之中。
  • 羅舊尹:羅列舊時的官員。
  • 沙道:指官場上的道路。
  • 赫赫:形容聲名顯赫。
  • 蕭京兆:指蕭何,漢代著名政治家,曾任京兆尹。
  • 時所憐:被時代所憐憫。

繙譯

漆樹因爲有用而被割取,油脂因爲明亮而被燃燒。 蘭花在白露下降時凋零,桂樹在鞦風來臨前折斷。 官府中羅列著舊時的官員,官場上的道路依然如故。 曾經聲名顯赫的蕭何,如今卻被時代所憐憫。

賞析

這首詩通過自然界的現象比喻人生和社會的變遷。漆樹和油脂的比喻揭示了有才能的人往往因爲其才能而遭受不幸,蘭花和桂樹的凋零則象征著美好事物的消逝。詩中提到的“府中羅舊尹,沙道尚依然”反映了官場的陳舊和不變,而“赫赫蕭京兆,今爲時所憐”則表達了對過去英雄人物的懷唸和對現實的不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