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

· 杜甫
天台隔三江,風浪無晨暮。 鄭公縱得歸,老病不識路。 昔如水上鷗,今如罝中兔。 性命由他人,悲辛但狂顧。 山鬼獨一腳,蝮蛇長如樹。 呼號傍孤城,歲月誰與度。 從來禦魑魅,多爲才名誤。 夫子嵇阮流,更被時俗惡。 海隅微小吏,眼暗發垂素。 黃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平生一杯酒,見我故人遇。 相望無所成,乾坤莽回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台:山名,位於今浙江省天台縣北。
  • 三江:泛指江河。
  • (jū):捕獸的網。
  • 山鬼:傳說中的山中怪物。
  • 蝮蛇:一種毒蛇。
  • 魑魅(chī mèi):傳說中的山林妖怪。
  • 嵇阮:指嵇康和阮籍,均爲魏晉時期的文學家、思想家,以放達不羈著稱。
  • 海隅:海邊。
  • 黃帽:指船伕的帽子。
  • 青袍:指官服。
  • 折腰:指屈身事人。

翻譯

天台山隔着三條江河,風浪不分晨昏。 即使鄭公能夠歸來,年老多病也認不得路。 昔日如同水上的海鷗,如今卻像網中的兔子。 性命掌握在他人手中,悲傷和辛酸只能瘋狂地回顧。 山鬼只有一隻腳,蝮蛇長得像樹一樣。 在孤城邊呼喊,歲月與誰共度? 從來抵禦妖魔鬼怪,多是因爲才華和名聲所誤。 夫子像嵇康和阮籍那樣,更被時俗所厭惡。 海邊的小吏,眼睛昏花,頭髮花白。 黃帽映襯着青袍,這不是供人屈身事人的工具。 平生一杯酒,見到我故人相遇。 相望卻無所成就,乾坤茫茫,相互迴旋。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友人鄭十八司戶的懷念之作,通過描繪天台山的遙遠和風浪的無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處境的擔憂和無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水上鷗」與「罝中兔」的對比,形象地展現了友人命運的變遷。同時,詩人借用「山鬼」、「蝮蛇」等神祕恐怖的元素,增強了詩歌的情感張力。最後,詩人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對時俗的不滿和對友人境遇的同情,展現了杜甫深沉的友情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