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

· 杜甫
寒輕市上山煙碧,日滿樓前江霧黃。 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 新亭舉目風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 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唯聽棹相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負鹽出井:指婦女背鹽出井的勞作。
  • 打鼓發船:指船伕打鼓催促船隻出發。
  • 新亭:地名,位於今南京市西南,三國時吳國所建,後成爲文人雅集之地。
  • 茂陵: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是漢武帝的陵墓所在地。
  • 消渴:指糖尿病,古人認爲此病由內熱引起,故稱消渴。
  • 楚客:指楚地的旅人或詩人。
  • :船槳。

翻譯

市集上的山煙輕淡而碧綠,樓前的江霧在陽光下泛黃。 婦女們背鹽出井,船伕們打鼓催船出發,不知是哪個郡的郎。 在新亭舉目遠望,風景觸動心絃,茂陵著書,消渴之症久纏不去。 春天的花朵不會愁不開得爛漫,楚地的旅人只聽得船槳相擊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冬日裏市集的景象,通過「山煙碧」、「江霧黃」等自然色彩,展現了季節的特色。詩中「負鹽出井」與「打鼓發船」生動地描繪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場景。後兩句則通過「新亭」與「茂陵」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風景的感慨與對自身境遇的反思。最後,詩人以春天的花朵和楚客的聽覺體驗作結,寄託了對未來的樂觀與對旅途的期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