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匱閣

· 杜甫
季冬日已長,山晚半天赤。 蜀道多早花,江間饒奇石。 石匱曾波上,臨虛蕩高壁。 清暉回羣鷗,暝色帶遠客。 羈棲負幽意,感嘆向絕跡。 信甘孱懦嬰,不獨凍餒迫。 優遊謝康樂,放浪陶彭澤。 吾衰未自安,謝爾性所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冬:冬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十二月。
  • :紅色。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
  • :豐富。
  • 奇石:形狀奇特的石頭。
  • 石匱:此處可能指山石堆積如櫃,也可能指特定的地名或景觀。
  • 曾波:曾經波濤洶涌。
  • 臨虛:面對空曠。
  • :搖動,震動。
  • 高壁:高聳的巖壁。
  • 清暉:清澈的光輝。
  • 暝色:暮色。
  • 羈棲:旅途中停留。
  • 負幽意:辜負了隱逸的情懷。
  • 絕跡:人跡罕至的地方。
  • 孱懦:軟弱無能。
  • :纏繞,困擾。
  • 凍餒:寒冷和飢餓。
  • 優遊:悠閒自得。
  • 謝康樂:指南朝宋的詩人謝靈運,以山水詩著稱。
  • 放浪:放縱不羈。
  • 陶彭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任彭澤令,後隱居田園。
  • 吾衰:我已衰老。
  • 自安:自我安慰。
  • 謝爾:感謝你。
  • 性所適:性情所適合的生活方式。

翻譯

冬季的最後一個月,白晝已經變長,山中的傍晚天空呈現出半邊紅色。通往四川的道路上,早春的花朵已經盛開,江水間佈滿了形狀奇特的石頭。這些石頭彷彿曾經在波濤中,現在面對空曠,搖動着高聳的巖壁。清澈的光輝吸引了羣鷗,暮色則伴隨着遠方的旅人。我在旅途中停留,辜負了隱逸的情懷,對這些無人跡的地方感到感慨。我確實甘願被軟弱無能所困擾,不僅僅是因爲寒冷和飢餓的壓迫。我悠閒自得地效仿謝靈運,放縱不羈地追隨陶淵明。我已經衰老,無法自我安慰,感謝你,你的生活方式正是我所適合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季冬時節的山中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寫,表達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詩中「石匱曾波上,臨虛蕩高壁」等句,展現了壯觀的自然景色,同時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動盪與不安。末尾提到謝靈運和陶淵明,顯示了杜甫對這兩位詩人的敬仰,以及對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和選擇。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闊,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