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白

· 杜甫
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 江喧長少睡,樓迥獨移時。 多難身何補,無家病不辭。 甘從千日醉,未許七哀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垂白:指年老。垂,接近。白,指白髮。
  • 馮唐:西漢人,以孝著稱,文帝時年已老,後因「馮唐易老」成語,指人老。
  • 宋玉悲:宋玉,戰國時期楚國辭賦家,其《九辯》中有「悲哉秋之爲氣也」,後以「宋玉悲秋」指悲秋之情。
  • 江喧:江水聲喧,形容江水聲大。
  • 樓迥:樓高而遠。迥,遠。
  • 移時:過了一段時間。
  • 多難:多災多難。
  • 身何補:身體有何補益,意指身體無法彌補災難帶來的損失。
  • 無家:沒有家。
  • 病不辭:即使生病也不推辭,意指不因病而放棄。
  • 甘從:甘願。
  • 千日醉:指長時間醉酒,比喻逃避現實。
  • 未許:不允許。
  • 七哀詩:指表達深切哀痛的詩。七哀,形容哀痛之深。

翻譯

年老的我如同馮唐般老去,面對清秋時節,心中涌起宋玉般的悲秋之情。 江水聲喧,使我難以入眠,高樓之上,獨自度過時光。 在多災多難中,我的身體又有何補益?即使無家可歸,病痛也不足以讓我放棄。 我甘願沉醉於千日之酒,不願去寫那表達深切哀痛的七哀詩。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杜甫晚年的悲涼心境。詩中,「垂白馮唐老」與「清秋宋玉悲」兩句,通過對馮唐和宋玉的典故引用,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的老態與悲秋之情。後句「江喧長少睡,樓迥獨移時」則進一步以江水聲喧和高樓獨處來象徵詩人內心的孤獨和不安。詩的最後兩句「甘從千日醉,未許七哀詩」,則反映了詩人對於現實苦難的逃避態度,寧願沉醉也不願面對深切的哀痛,體現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杜甫晚年的心境與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