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

· 杜甫
宿昔青門裏,蓬萊仗數移。 花嬌迎雜樹,龍喜出平池。 落日留王母,微風倚少兒。 宮中行樂祕,少有外人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宿昔:往日,從前。
  • 青門:漢代長安城東南門,本名霸城門,因門色青,人稱青門。這裡借指唐代長安。
  • 蓬萊:指蓬萊宮,唐代宮殿名。
  • :儀仗。
  • :變動,這裡指儀仗的移動。
  • 花嬌:形容花朵嬌豔。
  • 龍喜:指皇帝的喜悅。
  • 平池:平靜的池水,這裡指宮中的池塘。
  • 王母:神話中的女神,這裡借指宮中的貴婦人。
  • 微風倚少兒:微風輕拂,倣彿依偎著年輕的宮女。
  • 行樂:尋歡作樂。
  • :秘密。

繙譯

往日在長安的青門裡,蓬萊宮的儀仗多次移動。 花朵嬌豔地迎接周圍的樹木,皇帝的喜悅如同平靜池水中的龍。 落日時分,倣彿在挽畱王母般的貴婦人,微風輕拂,似乎依偎著年輕的宮女。 宮中的尋歡作樂是秘密的,很少有外人知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宮廷的奢華生活和隱秘的歡樂。杜甫通過“花嬌”、“龍喜”等意象,生動地表現了宮中的繁華景象和皇帝的喜悅心情。詩中的“落日畱王母,微風倚少兒”則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結尾的“宮中行樂秘,少有外人知”揭示了宮廷生活的隱秘性,也反映了詩人對宮廷內幕的深刻洞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