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五日遊石門懷所遲客

· 戴良
開歲已五日,良辰誠蹉跎。 悟彼時鳥鳴,往遊山之阿。 平明發陰壑,亭午憩陽坡。 崖障獻奇峭,水木呈清華。 幽谷既深入,茂林仍遠過。 迢迢蹊絕蹤,隱隱泉齧沙。 涉澗固洄沿,陟峴復巍峨。 舍輿挹飛流,停策引芳柯。 石畬忽雲擁,巖度亦星羅。 土嗇念唐風,民勤懷豳歌。 羽檄起淮甸,烽火連浙河。 無地可投足,此山思結蘿。 良儔愆我素,荏苒當如何? 長嘯臨逝川,汩汩感人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開歲:新的一年開始。
  • 良辰:美好的時光。
  • 蹉跎:虛度光陰。
  • 悟彼:領悟那些。
  • 時鳥鳴:季節性的鳥鳴。
  • 山之阿:山的深處。
  • 平明:天剛亮。
  • 陰壑:陰暗的山谷。
  • 亭午:正午。
  • 陽坡:向陽的山坡。
  • 崖障:山崖和屏障。
  • 獻奇峭:呈現出奇特險峻。
  • 水木呈清華:水流和樹木顯得清秀美麗。
  • 幽谷:深邃的山谷。
  • 茂林:茂密的樹林。
  • 迢迢:遙遠。
  • 蹊絕蹤:小路消失的蹤跡。
  • 隱隱:隱約。
  • 泉齧沙:泉水沖刷沙石。
  • 涉澗:穿越山澗。
  • 固洄沿:確實曲折迴旋。
  • 陟峴:登上小山。
  • 巍峨:高大雄偉。
  • 舍輿:放下車馬。
  • 挹飛流:汲取飛流的水。
  • 停策:停下馬鞭。
  • 引芳柯:引導芳香的樹枝。
  • 石畬:石制的田地。
  • 忽雲擁:忽然雲霧繚繞。
  • 巖度:岩石的排列。
  • 星羅:像星星一樣分佈。
  • 土嗇:土地的節儉。
  • 唐風:唐朝的風氣。
  • 民勤:民衆勤勞。
  • 豳歌:古代豳地的歌謠。
  • 羽檄:緊急文書。
  • 淮甸:淮河流域。
  • 烽火:戰爭的煙火。
  • 浙河:浙江的河流。
  • 結蘿:結廬隱居。
  • 良儔:好友。
  • 愆我素:違揹我的本意。
  • 荏苒:時間漸漸過去。
  • 逝川:流逝的河水。
  • 汩汩:水流聲。

翻譯

新的一年已經過去五天,美好的時光實在虛度。 領悟那些季節性的鳥鳴,前往山深處遊玩。 天剛亮從陰暗的山谷出發,正午在向陽的山坡休息。 山崖和屏障呈現出奇特險峻,水流和樹木顯得清秀美麗。 深入幽谷,遠過茂密的樹林。 遙遠的小路消失蹤跡,隱約可見泉水沖刷沙石。 穿越曲折迴旋的山澗,登上高大雄偉的小山。 放下車馬汲取飛流的水,停下馬鞭引導芳香的樹枝。 石制的田地忽然雲霧繚繞,岩石像星星一樣分佈。 土地的節儉讓我想起唐朝的風氣,民衆的勤勞讓我懷念古代豳地的歌謠。 緊急文書從淮河流域傳來,戰爭的煙火連綿到浙江的河流。 無處可投足,想到此山思索結廬隱居。 好友違揹我的本意,時間漸漸過去該如何是好? 長嘯面對流逝的河水,水流聲中感慨人世多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新年第五日獨自遊山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寫,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崖障獻奇峭,水木呈清華」等句,展現了山水的壯美與清幽,而「羽檄起淮甸,烽火連浙河」則反映了戰亂的現實,增強了詩的情感深度。結尾的「長嘯臨逝川,汩汩感人多」更是抒發了對世事無常的深刻感慨。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