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憲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

庾信哀多賦漫成,江南文物久晨星。 市衢火後蒿橫目,民舍春來草滿庭。 浪齧湖堤官柳盡,沙填江浦夜潮腥。 歸來何異遼東鶴,只有西山慰眼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其詩賦多抒發亡國之痛、羈旅之愁和思鄉之情。
  • 哀多賦:庾信所作的一篇賦,表達深切的哀愁。
  • 江南文物:指江南地區的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蹟。
  • 晨星:清晨稀疏的星星,比喻稀少。
  • 蒿橫目:蒿草叢生,形容荒涼。
  • 草滿庭:庭院中長滿了草,形容荒廢。
  • 浪齧湖堤:波浪衝擊湖堤。
  • 官柳:官方種植的柳樹。
  • 沙填江浦:沙子填滿了江邊的空地。
  • 夜潮腥:夜晚的潮水帶有腥味,形容荒涼。
  • 遼東鶴:傳說中的仙鶴,比喻歸來的仙人。
  • 西山:指西邊的山,這裏可能指詩人所見的山景。
  • 慰眼青:給人以慰藉的青翠景色。

翻譯

庾信的哀愁賦作雖多,但江南的文化遺產已如晨星般稀少。 市集在火災後蒿草叢生,民舍春來庭院長滿草。 波浪衝擊着湖堤,官方種植的柳樹已不復存在, 沙子填滿了江邊的空地,夜晚的潮水帶着腥味。 歸來時,我彷彿成了遼東的仙鶴, 只有西山的青翠景色能給我帶來慰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庾信的哀愁與江南文物的凋零,描繪了戰亂後江南的荒涼景象。詩中「市衢火後蒿橫目,民舍春來草滿庭」生動地展現了城市的破敗和民生的凋敝。後兩句以自然景觀的變遷,抒發了詩人對往昔繁華的懷念和對現實荒涼的感慨。結尾以遼東鶴和西山的青翠作比,表達了詩人對故土的深情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