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唐摸蘭亭墨跡

君家禊帖評甲乙,和璧隋珠價相敵。神龍貞觀苦未遠,趙葛馮湯總名跡。 主人熊魚兩兼愛,彼短此長俱有得。三百二十有七字,字字龍蛇怒騰擲。 嗟餘到手眼生障,有數存焉豈人力。吾聞神龍之初,《黃庭》《樂毅》真跡尚無恙,此帖猶爲時所惜。 況今相去又千載,古帖消磨萬無一。有餘不足貴相通,欲抱奇書求博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禊帖(xì tiě):古代的一種書法作品,特指王羲之的《蘭亭序》。
  • 和璧隋珠:比喻極其珍貴的東西。和璧,即和氏璧,隋珠,傳說中的寶珠。
  • 神龍: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684年),此處指代唐代。
  • 貞觀:唐太宗的年號,代指唐代盛世。
  • 趙葛馮湯:指趙孟頫、葛洪、馮承素、湯垕,四位都是著名的書法家或收藏家。
  • 熊魚:比喻兩者兼得,此處指主人既愛書法又愛收藏。
  • 騰擲:形容書法筆勢的生動有力。
  • 眼生障:比喻因欣賞水平有限而不能完全理解或欣賞。
  • 有數存焉:指事物的存在和消失有一定的規律。
  • 《黃庭》《樂毅》:古代著名的書法作品。
  • 消磨:逐漸消失。
  • 有餘不足貴相通:指物質上的富餘和不足可以通過交換來平衡。
  • 博易:交換。

翻譯

你家的《蘭亭序》書法作品評價極高,價值堪比和氏璧和隋珠。唐代神龍年間到貞觀年間並不遙遠,趙孟頫、葛洪、馮承素、湯垕等人的名作也都非常著名。主人既愛書法又愛收藏,各有長短,都能得到滿足。三百二十七個字,每個字都像龍蛇一樣生動有力。可惜我欣賞水平有限,不能完全理解其美,這或許就是天意,非人力所能及。我聽說在神龍年間,《黃庭經》《樂毅論》等真跡還完好無損,而《蘭亭序》更是被時人所珍愛。何況現在距離那個時代又過了千年,古代的書法作品已經所剩無幾。物質上的富餘和不足可以通過交換來平衡,我想要用我的奇書來交換這些珍貴的書法作品。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蘭亭序》的藝術價值,並表達了對古代書法作品的珍視和對收藏的熱愛。詩中通過對《蘭亭序》的描述,展現了其書法的生動和力量,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和欣賞。詩的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希望通過交換來獲取更多珍貴書法作品的願望,體現了對文化遺產的尊重和追求。

鮮于樞

鮮于樞

元大都人,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又號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時曾官兩浙轉運使經歷。辭歸,居錢塘西溪,築困學齋。起爲江浙行省都事,後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齋雜錄》、《困學齋詩集》。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