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三十二韻贈友

· 戴良
暮雲凝黯黮,曉雪墮縱橫。 騁巧穿窗牖,乘危集棟甍。 挾風潛作黨,雜霰暗分聲。 綴柳如欺弱,縈梅似妒清。 銀盤浮石出,縞帶逐車成。 增勢初堆嶽,含光復灑瀛。 即卑猶避污,飄急未忘爭。 細度歌帷遠,斜侵舞袖輕。 試深筇屢擲,驗密手頻擎。 裹樹形披介,摧篁韻嘯笙。 堞遙迷睥睨,岸斷接坳泓。 罅隙仍仍掩,高低故故平。 陵鋪看象鬥,庭積羨猊獰。 林寒催雀聚,檐白誤雞鳴。 浪走兒應喜,狂號犬自驚。 照曜連金闕,微茫混玉京。 烏輪埋欲沒,鰲極壓將傾。 獻歲先期見,豐祥此日呈。 及時消癘疫,潤物達萌生。 列賀喧朝貴,騰歡沸野氓。 第嫌災困約,仍訝助驕盈。 冷豔凌回騎,寒光媚飲觥。 風流樑苑宴,悽惻灞橋行。 亦有離鄉客,遠居邊海城。 底穿嗟履屣,路斷嘆門閎。 孰動乘舟興,誰憐臥寢情。 映書空舊習,授簡豈前榮。 倚望勞晨策,吟哦費夜檠。 枉煩歌玉樹,寧許媲璇英。 刻畫移羣象,蒐羅憊五兵。 身孤慚待伴,思沮詫羞明。 聊示輕微體,殷勤比贈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黯黮 (àn dǎn):昏暗不明。
  • (méng):屋脊。
  • (xiàn):小冰粒,通常於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縞帶 (gǎo dài):白色的帶子,比喻雪。
  • (yíng):大海。
  • 睥睨 (pì nì):斜視,有厭惡或傲慢之意。
  • 坳泓 (ào hóng):低窪的水坑。
  • 猊獰 (ní níng):獅子。
  • (qíng):燈架,也指燈。

翻譯

傍晚的雲凝結成昏暗,清晨的雪紛紛揚揚地落下。它們巧妙地穿過窗戶,高高地聚集在屋脊上。伴隨着風悄悄地結成一夥,暗中分發出聲音。它們輕巧地附着在柳樹上,彷彿在欺負它們的柔弱;纏繞在梅花上,似乎在嫉妒它們的清高。銀色的盤子浮出水面,白色的帶子隨着車輛形成。雪勢初起時像山嶽一樣堆積,含着光再次灑向大海。即使在低矮的地方也避免污染,飄揚急促,未曾忘記爭鬥。它們細密地穿過歌聲的帷幔,斜斜地侵入舞者的袖子。用竹杖試探深度,頻繁地用手捧起以驗證它們的密集。它們包裹着樹,形狀像披着甲冑,摧毀竹林,發出笙般的聲響。城牆遠眺,模糊不清,岸邊斷裂,與窪地相連。裂縫和間隙仍然被掩蓋,高低不平的地方故意被平整。在陵墓上鋪開,觀察星象,庭院中積雪,羨慕獅子的威猛。林中寒冷,促使鳥兒聚集,屋檐變白,誤以爲雞鳴。孩子們應該喜歡四處奔跑,瘋狂的吠叫讓狗自己驚慌。陽光照耀,與金色的宮闕相連,微茫中混雜着玉京。太陽被埋沒,鰲魚極力壓下,即將傾覆。新年即將到來,這一天呈現出豐盛的吉祥。及時消除疾病和疫病,滋潤萬物,促進生長。朝中的貴族們喧譁慶祝,田野的百姓歡騰。但仍有災難和困苦,仍然驚訝於助長驕傲和盈餘。寒冷的豔麗凌駕於迴旋的騎兵之上,寒冷的光芒誘惑着飲酒的杯盞。風流的梁苑宴會,淒涼的灞橋行。也有離鄉背井的客人,遠居在邊海的城市。底部的穿孔讓人嘆息,道路的斷裂讓人感嘆。誰會激發乘船的興致,誰會憐憫臥牀的情感。映照書本,空留舊習,授予簡牘,豈是前榮。倚望勞心,晨策吟哦,夜燈費神。枉然煩擾歌玉樹,寧許媲美璇英。刻畫遷移羣象,蒐羅疲憊五兵。身孤慚愧等待伴侶,思緒沮喪,羞於明亮。聊示輕微體,殷勤比作贈瓊。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雪爲主題,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繪,展現了雪的美麗與力量。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手法,如將雪比作銀盤、縞帶,將雪的飄落形容爲「騁巧穿窗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雪的輕盈與靈動。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雪的敬畏之情,如「罅隙仍仍掩,高低故故平」表達了雪對自然界的改變與重塑。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雪的自然之美,也寄寓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與思考。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