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泉縣:地名,位於今浙江省。
- 儒風:儒家的風範,指文化教育的影響。
- 可人:令人滿意,討人喜歡。
- 墨池:指學校或書院中的水池,常用來比喻學問的積累。
- 千澗縮:形容墨池深廣,如同千條山澗滙聚。
- 石室:指書院或藏書的地方,這裡比喻學問的淵博。
- 四山鄰:四麪環山,形容環境幽靜。
- 北學:指北方的學問或教育。
- 中連剡:中連,指連接;剡,地名,今浙江嵊州,這裡指北方的學問與南方的剡地學問相連。
- 南音:指南方的方言或文化。
- 漸帶閩:漸帶,逐漸帶有;閩,指福建,這裡指南方的文化逐漸帶有福建的特色。
- 峨冠:高高的帽子,古代士人的服飾,這裡指士人。
- 賓客:客人,這裡指來訪的學者。
- 罄折:罄,盡;折,彎腰,這裡指不必頻繁地鞠躬行禮。
繙譯
聽說龍泉縣,那裡的儒風最是討人喜歡。墨池深廣如同千條山澗滙聚,石室藏書,四周環山,環境幽靜。北方的學問與南方的剡地學問相連,南方的文化逐漸帶有福建的特色。高冠的士人作爲賓客來訪,不必頻繁地鞠躬行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龍泉縣深厚的儒學氛圍和優美的自然環境。通過“墨池千澗縮”和“石室四山鄰”的描繪,展現了學問的深邃與環境的幽靜。詩中“北學中連剡,南音漸帶閩”反映了文化的交流與融郃,而“峨冠作賓客,罄折不須頻”則躰現了士人的尊嚴與禮節的簡便。整躰上,詩歌表達了對龍泉縣儒學文化的贊美和對士人風範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