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許靈長太學張去華山人陳幼孺曹能始二孝廉集鄧汝高計部署中賦得長安新柳送張成叔太學還四明
東風二月薊門過,新柳青青拂御河。
淺綠乍分眉上黛,柔條難任笛中歌。
幾時葉滿章臺路,有日花飛太液波。
同是一枝堤畔種,無如此地別離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薊門:古地名,在今北京市西南。
- 御河:指流經皇城的河流。
- 眉上黛:古代女子畫眉用的顏料,此處比喻新柳的顏色。
- 柔條:柔軟的柳枝。
- 章臺路:古代長安的一條街道,以柳樹著稱。
- 太液波:指皇宮中的太液池。
- 四明:地名,今浙江省寧波市。
翻譯
春風二月,我經過薊門,看到新柳青青,輕拂着皇城的河流。淺綠的顏色如同女子眉上的黛色,柔軟的柳枝難以承受笛聲中的哀歌。何時柳葉能長滿章臺路,又何時柳花能飄落在太液池的波光中。同樣是堤畔的一枝柳,但這裏卻有太多的離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長安新柳的景象,通過「東風」、「新柳」、「淺綠」等意象,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詩中「柔條難任笛中歌」一句,巧妙地將柳枝的柔軟與離別的哀愁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慨。結尾「同是一枝堤畔種,無如此地別離多」,更是深化了主題,抒發了詩人對離別的無奈與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