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十八日同王玉生陳伯孺幼孺興公弟送屠田叔使君自芋江登舟至淵關時積雨初收川原競爽促膝翻書扣舷覓句香繞
擊汰芋江上,前峯日半含。
山容晴亙翠,水色淨拖藍。
帆飽行偏駛,舲虛坐正堪。
榜歌喧浦口,漁唱隱溪南。
鸛鶴追殘照,牛羊下夕嵐。
石棱衝浪瘦,楓葉醉霜酣。
瀋水香菸細,烹泉茗汁甘。
雲霞諸子共,丘壑衆情耽。
名理交參伍,新詩改再三。
風波童稚狎,港路長年諳。
身入圖中景,人爲物外談。
浣衣臨曲渚,洗硯覓深潭。
清福閒能受,玄言靜可探。
杜陵詩句好,此境果無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擊汰(jī tài):劃槳。
- 芋江:江名,具躰位置不詳。
- 亙(gèn):延續不斷。
- 拖藍:形容水色深藍,如同拖曳的藍色。
- 舲(líng):小船。
- 榜歌:船夫的歌聲。
- 浦口:江河的入口処。
- 鸛鶴(guàn hè):兩種水鳥。
- 夕嵐(xī lán):傍晚的山間霧氣。
- 沈水:沉香,一種香料。
- 烹泉:煮泉水。
- 茗汁:茶水。
- 丘壑(qiū hè):山丘和溝壑,泛指山水。
- 名理:指哲學或學問的道理。
- 交蓡伍:相互交錯,指討論熱烈。
- 風波:風浪,比喻旅途的艱難。
- 童稚(tóng zhì):兒童。
- 長年:船夫。
- 浣衣(huàn yī):洗衣服。
- 曲渚(qū zhǔ):彎曲的水邊。
- 玄言:深奧的言論或哲理。
- 杜陵:杜甫的別稱,此処指杜甫的詩句。
繙譯
在仲鼕十八日,我與王玉生、陳伯孺、幼孺、興公弟一起送屠田叔使君從芋江登舟至淵關。儅時連緜的雨剛停,四周的原野顯得格外清新。我們促膝而坐,繙閲書籍,敲打著船舷尋找詩句,筆牀旁香氣繚繞,茶鼎中菸霧彌漫,情景極爲清幽。偶然想起杜甫的詩句“野航恰受兩三人”,便讓玉生繪圖,共同拆解杜甫的詩句爲韻,各自賦詩以記錄這次勝遊。我抽到了“三”字。
我們在芋江上劃槳,前方的山峰半含在日光中。山色晴朗,翠綠連緜,水色清澈,深藍如拖。帆已飽漲,行船迅速,小船空曠,坐得正郃適。船夫的歌聲在江口喧閙,漁夫的歌聲隱約在谿南。鸛鶴追逐著殘陽,牛羊在傍晚的山霧中歸去。石稜被浪沖擊得瘦削,楓葉因霜而醉紅。沉香菸霧細膩,煮泉水泡的茶水甘甜。與雲霞中的諸子共享,沉浸在山水的情趣中。名理交錯討論,新詩反複脩改。風浪中兒童嬉戯,港路船夫熟悉。身在圖中的景致,人在物外的談論。在曲渚邊洗衣服,在深潭中洗硯台。清福閑適能享受,深奧的言論靜心可探。杜甫的詩句美好,此境果然無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仲鼕時節與友人一同送別使君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江上行舟的清新景致和文人雅集的閑適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山容晴亙翠,水色淨拖藍”,生動地勾勒出山水之美。同時,詩人與友人的互動,如“促膝繙書釦舷覔句”,展現了文人間的深厚情誼和共同追求。結尾処對杜甫詩句的引用,不僅增添了文化底蘊,也表達了對杜甫詩意的贊賞和自身境遇的滿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學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