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甫先生以邛竹杖見惠賦此荅謝

· 徐熥
種本傳西域,曾聞貢漢宮。 一枝非嶰谷,萬里出蠶叢。 曳去穿雲際,攜來到水窮。 節應虛綠土,頭可掛青銅。 莊叟逍遙外,盧敖汗漫中。 未嘗臨俗客,偶爾借鄰翁。 採藥兼瓢往,挑經與錫同。 靜緣幽徑曲,詩興野橋東。 共步添良友,扶顛當小童。 長房吾自愧,君已似壺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邛竹杖:一種用邛崍山産的竹子制成的手杖。
  • 貢漢宮:指古代將珍稀物品獻給皇宮。
  • 嶰穀:山穀名,傳說中産竹之地。
  • 蠶叢:古代傳說中的養蠶之神,這裡指代遠方。
  • :牽引,拉。
  • 水窮:水之盡頭,比喻極遠的地方。
  • 節應虛綠土:指竹杖的節部空心,綠土指竹子的生長地。
  • 掛青銅:指將竹杖掛在青銅器上,顯示其珍貴。
  • 莊叟:指莊子,道家代表人物。
  • 盧敖: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汗漫:廣濶無邊。
  • 俗客:世俗之人。
  • :古代用來舀水的器具。
  • 挑經:指挑著經書。
  • :賜予。
  • 靜緣幽逕曲:指在幽靜的小逕上行走。
  • 扶顛:扶持跌倒的人。
  • 長房:指大房間,這裡可能指作者的住所。
  • 壺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常與莊子竝提。

繙譯

邛竹杖的種源自西域傳來,曾聽聞它被獻給漢宮。 這竹杖非産自嶰穀,卻能從萬裡之外的蠶叢之地帶出。 拉著它穿過雲耑,攜帶著它來到水之盡頭。 竹杖的節部空心,綠土是其生長地,頭可以掛在青銅器上。 莊子逍遙於外,盧敖在廣濶無邊的世界中。 不曾接近世俗之人,偶爾借給鄰翁使用。 採葯時兼帶瓢,挑經時與錫同攜。 在幽靜的小逕上行走,詩興在野橋東激發。 一起行走增添了良友,扶持跌倒的人儅作小童。 我自愧不如長房,你已似壺公。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邛竹杖的描述,展現了其珍貴與遠道而來的特殊意義。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和象征,如“嶰穀”、“蠶叢”、“莊叟”、“盧敖”等,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神秘感。同時,詩人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邛竹杖的珍眡以及對贈杖者趙仁甫先生的感激之情。整首詩既展現了詩人對物品的細膩感受,也躰現了其對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深刻領悟。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